第期—程大爷论市:
这段时间,还愿意继续谈论股市的人,要么是天生乐观派,要么就是真的勇士。
反正大爷我的日常生活就是,无论在饭桌还是在球场,愿意跟我谈论股市的人越来越少了,我甚至怀疑,我的朋友们是不是完全忘记了大爷我是中国首批取得证券投资咨询资格的分析师这一职业身份,只因为这几个月来饱受市场的非理性摧残而丧失了对“预测”这门古老手艺仅存的一点信心?
这也难怪,无论是趋势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遇到过这种“大小通杀”的市场格局。面对各种交易清淡,指数疲弱,大小票轮番创新低的状况,机构与散户竟然空前步调一致地束手无策,程度不一的迷茫、焦虑与无奈。
把时间尺度放到十年,做趋势投机的固然伤亡惨重,但是,做价值投资的似乎也所获甚微。
之所以这样,有人说是因为做投机的一味追涨杀跌,死于过度交易,而做价值投资的则愚笨地强调长期持股不动,没有高抛低吸做好差价,以至于总是坐电梯,“上上下下的享受”是赚到了,就是没有赚到钱。
直到近日,富时罗素为代表的外资突然高调宣布进军A股,送上一根含金量十足的周阳线当作见面礼,喜悦来得太突然了,反而让人懵圈。莫非又到了改变投资者信仰的时点?
价值投资与高抛低吸如何统一?一说到散户亏钱的原因,首先想到的就是“追涨杀跌”——过度投机,不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可是,假如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也不赚钱咋办?那就是你不懂“高抛低吸”!似乎价值投资加上高抛低吸就能包打天下,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
如果说趋势投资就是“追涨杀跌”的话,“高抛低吸”无论是用在哪种投资方法中,都只是一句漂亮的废话。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利弗莫尔谈到“高抛低吸”时满脸都是鄙视,他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投机中最无用的东西,那我告诉你就是“高抛低吸”!
有人会说利弗莫尔完全是站在投机的角度,而站在价值投资的角度,那不就是可以做到“高抛低吸”吗?
这个主张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
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何为价值投资?何为高抛低吸?
价值投资作为一种投资理念,它最早由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提出,按照他的定义,价值投资是指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股票,在价格等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卖出股票。可见,它是立足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一种基本面分析,它看重的是企业的赢利能力与成长性。
而高抛低吸当然可以是基于估值水平高低点的判断,但是,到了咱“大A”,高抛低吸只是一种基于股价波动的技术分析策略而已。通过对股价波动的高低点进行判断,通过低位买入高位卖出获取差价收益,跟上市公司基本面没半毛钱关系。
大爷我不久前参与了一场电视辩论赛,我方是不认同价值投资需要做高抛低吸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听听正方的意见,他们认为价值投资应该高抛低吸的理由是这三点:
第一,从理论上看,价值投资和高抛低吸并不矛盾,而且两者结合有利于投资者获取更高收益。一方面,“高抛低吸”和“低买高卖”是商业市场上积累财富的普遍原理,其实价值投资的本质也是在高抛低吸,只不过用于判断何时高抛和何时低吸的标准是内在价值而已。另外一方面,价值投资并不意味着必须长期持有,比如我们看中一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我们在持有它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高抛低吸的操作技巧,在相对高位的时候减仓,在相对低位进行加仓,从而摊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创造更多利润。
第二,从实践上看,价值投资是一种投资战略,高抛低吸是一种操作战术,高抛低吸与价值投资相辅相成。比如,倡导价值投资的股神巴菲特在投资富国银行时,从年的2.6美元,涨到年的26美元,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曾经做过多次高抛低吸的操作来获取超额利润。再比如,年一季度,中国排名前的主动型管理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平均更换了3.96次。可见,无论中外,高抛低吸结合价值投资都是业绩优秀的投资者的不二之选。
第三,要更理性地进行高抛低吸的操作,就必须要做好交易计划,定下目标,做到理性分析和预测。其实,这和价值投资策略中看中公司的价值和成长性相吻合,并不着眼于眼前的短线利益,而是有更宏观更长远的目光。所以,选好你的价值标的,评估标的的内在价值,更好地与时间做朋友,再结合高抛低吸的操作手段,理性地运用操作技巧摊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理性投资者。
可惜的是,投资这门活计,知易行难啊!
人人都想抓到跑向不同方向的两只兔子是最美的事,问题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两只兔子都跑得没影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一只都抓不到。
难度在于如何确定高点与低点我们无法给公司正确估值,而且公司价值也总是在变,它会随着大量的宏观、微观以及市场相关的因素不停波动。在任意一个静止的时间节点,投资者都无法精确估出公司的价值,更何况还要随着时间变化结合所有可能影响估价的因素来不断调整他们的估值。可见,想要精确给一个公司估值只会得出非常不准确的数字。而问题恰恰在于,投资者总是把“可以精确估值”和“可以准确估值”混为一谈,任何投资者只要有部计算器或者带有计算功能的手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算出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来。
Baupost基金公司总裁塞思·卡拉曼对价值投资有深刻研究,在过去30年中,在只用5成仓位的情况下,完成了年复合增长率20%的奇迹。代表作《安全边际》成为了华尔街的投资圣经。
从卡拉曼的投资行为来看,他并不以单笔交易的惊人利润出名,他从来没有干过类似索罗斯豪赌英镑或鲍尔森下注次贷那样的交易。他和巴菲特非常类似,都是极度厌恶风险,他认为管理人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获取巨大收益而是保护资本,卡拉曼因此获得了“小巴菲特”的昵称。
虽然卡拉曼喜欢在价格受到极度打压的时候买入,但他并不赞同价值妄求者逢低便买的做法。
他曾表示,“我们寻求令人震惊的价格错位,这一般是由紧急事件、人们惊慌失措、或盲目的抛售引起的。”不良债务领域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破产威胁,许多债券基金被迫集体立即抛售其持有的不良债务,在这种情况下,破产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释放价值的催化剂,而他就善于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投资。
股价上涨往往会强化投资者分析判断的正面效果,股价下跌往往会提供负面的强化效果。卡拉曼表示,一只股票的上涨并不意味着其企业一定运作良好,也不代表价格的上涨有相应的内在价值提升为理由。同样,股价下跌也并不一定反映企业发展发生逆转或者其内在价值发生消退。关键是度的把握,股价涨到什么样的水平是过高了,股价跌到什么程度是低估了。
基于“戴维斯双击效应”,乐观的时候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会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顶在顶上”的自我强化;而在预期悲观的情况下即便股价已经跌成狗,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还会更低,出现所谓的“戴维斯双杀”,通俗地说,就是“底在底下”。
卡拉曼认为,如果有投资者可以成功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他们肯定永远都不会去当价值投资者。当市场处于牛市状态时,价值投资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缺陷,因为,波动率低的价值型股票涨幅往往还没有公众追捧的热门投机型股票幅度大。
价值投资者的最佳时机是市场下行时,那些原先只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什么治疗白癫疯最好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