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
公历:年10月8日
阴历:农历戊戌年(八月廿九)
进入秋分节气
干支纪年:丁酉年庚戌月戊辰日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0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即为寒露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低,露水多,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几欲凝结成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早上出门透过呼出的热气仿佛能看到冬天的脚步慢慢接近。
寒露过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北方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已是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气吃什么香菇冬瓜球原料:
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
姜洗净切丝,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
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
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莲藕花生肋排汤原料:
老藕一节,肋排一根,姜两片,红衣花生50克,莲子30克(想安神效果莲子可多放)。
做法:
1.先将莲藕外皮清洗干净,连皮切滚刀块,放入淡盐水或微量白醋水中浸泡10分钟;
2.新鲜肋排直接放在流动水中浸泡,或者在水中浸泡冲洗三次备用;
3.煲锅中放入足量的水,将肋排,红皮花生放入,大火煮开,不断撇掉浮沫;
4.放入切好的莲藕,转小火慢慢煲到莲藕肋排熟烂,最后加适量盐调味。
功效:
藕熟吃可健脾开胃。煲汤中放入一些莲子,可以起到益血补髓,安神健脑的作用;女性吃藕能够达到调血、补血,红润面色的效果;藕还可以清肺止血,是肺结核病人的最佳食品。
清蒸螃蟹原料:
大闸蟹、镇江香醋、白糖、生姜。
做法:
把大闸蟹放在清水里洗净,使它排净腹中污物,然后用细绳把大闸蟹的两个夹子和八条腿扎紧成团状;
把姜末、镇江香醋、白糖调和成蘸料;
锅中放入足够的清水,水中放几片姜片,水开后把蟹倒放,入蒸锅约15分钟左右至熟;
取出后解去细绳,装入盘中即可。
功效: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其营养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秋季适宜水果
秋梨: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山楂: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但别为了减肥过量食用,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长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结石,增加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风险。因此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葡萄: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
寒露习俗,传统风雅1登高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2赏菊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3秋钓边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4斗蛐蛐儿秋风起,斗蛐蛐儿。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5吃花糕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寒露节气开运指南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自这一天起,进入秋天的第三个月——壬戌月,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壬戌当令。壬戌是火土之库,也叫燥土、干土,是即将秋冬换季的时间,其气候特点是天气渐渐转凉,气温越来越低,呈现昼夜温差很大,冷空气逐渐频繁,自然气场主要是土燥和阴邪之气较重。
每逢秋冬交接时间,不管是气候、人的心理生理方方面面的客观变化都比较大,是不稳定的一个月份,希望朋友们尽量把握人和自然规律的协调变化,相信每个朋友都能风生水起交好运的。
深露重,秋风起,小心邪寒入体“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这个节气的养生除滋阴润燥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饮食过量,注意荤素搭配,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而且寒露节气,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寒露节气不妨多吃些山药、萝卜等“根菜”,水果可选择橘子、梨、葡萄等,能有效缓解秋燥所带来的不适。
“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所以秋天登高可以聚敛阳气。古语云:“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们要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容易复发。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就能很快治愈。艾灸穴位上可以选取肩井穴、天宗穴,合谷穴。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1脚部保暖,防止寒凉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将向寒冷过渡。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早晚应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民间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说寒露以后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应注意脚部保暖。
道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2养阴润肺,预防秋燥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此外,对付秋燥的一个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3调理脾胃,进补有度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古人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且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对于平素脾虚者(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等),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对于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现为胃中有灼热感、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应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对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不妨适度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4早睡早起,起居有常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顺应节气,分时调养,十分有必要。
5适当运动,调养情志寒露时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一是因为天刚亮时城市空气不佳;二是因为晨起气温偏低,身体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们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运动时避免出汗太多,否则会伤阴损阳。如果遇到起风变天、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运动,不可盲目冒寒涉水运动,以免感受寒湿而感冒。
同时,精神调养非常重要。秋天由于气候渐冷,落叶满街,人们心中多少会引起凄凉之感,影响心情。这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使之安宁”,“志闲而少欲”,也像万物一样把欲望尽量收起来,对人对已不要过于苛刻,心情会平静,恬静自然,应寒露之节气,达到养生目的。调养情志与运动也可结合起来,比如登高望远,可以很好的开阔胸襟,解开郁结。
6按摩穴位,经络养生寒露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防寒。深秋是感冒的多发期,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出门之前把颈后的大椎穴(颈椎上最隆起的位置),用手掌搓热。大椎属于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寒露以后进入阴历八月,气血流注心包经,在这个月份上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像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心包经起自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的功能。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膜,可以说是心脏的保护墙,所以心包的功能决定着心脏的健康。每天弹一百次中指,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心血功能的经络方法。当然,在具体次数上,不局限一百次,多多益善,没事可以反复弹练。
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具体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涂抹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效果会更好。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注:(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更多详情咨询,请拨打以下电话
联系报名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颠疯是如何引起的![]()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