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2782.html
“争做文明好少年,平凡小事显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与每个家庭,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学生更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支中坚力量。日前,由市教育局、市宣传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生“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少年”主题征文大赛活动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学生们以纸笔的形式记录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畅谈对文明城市幸福生活的追求,写出一篇篇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文章。今天V海城将选登的是本次大赛中学组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的作品,请大家赏析。
一等奖
海城“亮了”
张晋源
高坨镇中学七年三班
指导教师:刘玉环
海城“亮了”
一匹千里马,只有伯乐赏识它,才能展现出它的风采;一颗珍珠,只有采珠人发现它,才能体现出它的珍贵;一座城市,只有人们用文明来修饰它,才能使它变得“亮了”。!
——题记
环境“亮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去住在海城亲戚家串门。那时正值夏季,天灰蒙蒙的,如一条黑龙卧在天空中。炙热的阳光烤着世间的万物,使人们的心情变得烦闷。想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闻到的空气却总觉得里面掺杂了一股刺鼻的味道。道路两旁,堆满了垃圾。风带着炙热袭来,把垃圾吹了起来,掺杂着大量的沙土,形成了一个令人作呕的“垃圾狂潮”使人不敢靠近一步。不一会儿,乌云越聚越多,终于下起雨来。为此,每个人的心情都愉悦起来。可是麻烦也像个跟屁虫似的凑了过来,整个街道上都布满了污水,垃圾在雨水和风的“怂恿”下,在道路上“横躺竖卧”,令人不知从哪里走,只好绕远。垃圾的臭味在雨水的“滋润”下,愈发得厉害,那恶臭的味道真使人受不了。终于,雨过天晴,炎热的太阳又回到了它的岗位上,路上的积水很快蒸发掉了。我正开心地在道路上与别人玩耍,可跑着跑着,就感觉脚下好像踩到了什么黏乎乎的东西,抬脚一看,竟是一块绿色的泡泡糖。唉!看来想把它除掉是不太现实了!远处,看到却只是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黑烟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恶魔在天空中肆意地游荡。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垃圾场,令人作呕。
可是如今我又去了一趟海城,嚯!变化真的好大啊!你看,道路两旁的垃圾早已失去了踪影,唯独剩下了那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背影。天空清澈得像一潭没有一丝波澜的湖水,洁白的云朵更为天空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道路上别说有什么泡泡糖了,就连一点杂物也很难发现了。原来光秃秃的地面也栽了许多树,有的已经长得很粗壮了,有的才刚吐出新芽。站在高处,再向远处眺望,原来猖狂的大烟囱此时也消失了。不得不说,海城的环境真的是“亮了”。
道德“亮了”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火车站接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到了火车站,竟见到了一个白发碧眼的外国老太太,她那沧桑的眼神里充满了兴奋。旁边跟着一位中国的老太太,很明显是一个导游,这个老太太的相貌很普通,就像沙滩中一粒沙一样。但这个中国老太太竟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正用英语与那个老太太交谈着。从那位中国老太太的神情中,我很明确她肯定在大大地夸耀我们的海城。那位来自外国的老太太口中不停地吐出“Good!”“Great!”之类的单词。可知,现在的外国人已经认可我们了。
记得以前听过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细节忘记了,但总体就是外国人说咱们中国人素质低,缺少道德修养。我也承认以前我们中国人确实是不太懂得礼貌,可我们能够“知错能改”,毕竟“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啊!如今,那些外国友人们,我诚恳地邀请你们再次到中国游玩,到我们的海城来游玩。我保证您一定会耳目一新,再也没有那恶魔般的大烟囱了;再也没有那工厂排除的令人作呕的废水;没有一个老人或年轻人再去做那些令人憎恶的“碰瓷”了;没有一个司机因肇事而逃逸了;没有一个人会在地上随意吐痰,扔垃圾了;没有一个人会歧视一个肢体不全的残疾人了;没有一个学生会在课上大声讲话了、违反课堂纪律了……我们的道德是真的“亮了”。
虽然现在海城是一个十分文明的城市,但我希望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二等奖
让文明之花在心间绽放
李佳怡
感王中学八年六班
指导教师韩英杰
国俗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礼仪最精深,做为龙的传人,我们就更因该讲究文明礼仪了。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
有人为你会问:什么是礼仪呢?那我来告诉你。?简单地说,礼仪就是自律、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文明,不仅对个人,还对一个学校、城市、社会,甚至一个民族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就拿我们学校的礼仪来说吧,它不正是要求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如果我们中的任意一个人没能达到,就会直接影响到创建工作,甚至给城市带来更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严格按照学校礼仪教育的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各种文明礼仪。
其实,做到文明很简单。比如说:上学时同学见面会互相打招呼,见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伸出援手。当有同学吵架时,我们尽力有矛盾的同学;等绿灯亮了我们才从斑马线上走过;在公共汽车上,我们给老人、妇女让座,我们靠右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在商场中我们不再使用一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环保袋,在饭店里,我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一个人的文明是这个家庭的骄傲,一个家庭的文明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一个城市的文明是社会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多争取一份文明,中国就会多出十三多亿份文明,就会使社会进一大步。讲文明自古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需要高深理论,就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人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文明之风会吹遍社会的每个角落。让文明这朵纯洁美好的花朵,在我心中永远的绽放吧!
家乡掠影话文明
刘祉含
海城四中七年六班
指导教师高明英
文明是什么?有人说捡起地上的一张纸叫做文明;有人说给老人让个座位叫做文明;还有人说不伤害花草树木也叫做文明……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听!文明之风吹遍海城。周末,我和妈妈来到家乡的厝石山公园,门口的商贩摊点井然有序,以前把公园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的场面全然消失了。进入园门,最先飘进耳朵的是一位奶奶悦耳动听的戏曲腔调,旁边乐队的老爷爷吹拉弹奏得还真专业,吸引了好多游人驻足观看,真有一番梨园戏曲范儿啊!这边,秧歌队、舞蹈队也不甘示弱,舞得美美得呢,连周围的迎春花都在为他们鼓掌喝彩!往上走,踢毽子的阿姨、耍钢鞭的叔叔、下象棋的爷爷、滑旱冰的孩子……他们共同谱出一曲家乡文化的和谐赞歌。
嗅!文明之花开遍海城。早晨,和爸爸一起走在上学路上。交通岗前,绿灯亮了,行人陆续走过。红灯亮了,一声哨响提示人们,咦?那不是我家楼下的张爷爷和李奶奶吗?怎么当上了交通协管员了呢?二位老人说,他们退了休,没有事儿干,以前总是打麻将,腰都坐出病了。这回参加了交通服务志愿队,戴上警察袖标,神气着呢!二位老人可负责了,如果哪个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们可严厉呢;如果哪个行人问路,他们可热情呢!我在心里暗暗为二老点赞。家乡海城这文明之花的芬芳溢满全城。
品!文明之果结遍海城。放学,走到小区门口,一位刚接孩子回来的叔叔的车被堵住了,前面大吉普车的车主不知去向。叔叔四下寻找,急得团团转。我悄悄对爸爸说:“看着,一场战争要爆发了。”正在这时,只见对面小卖部跑过来一个小伙子,边跑边抱拳:“大哥,对不起,办点事话说多了,耽误您回家了,太对不起了。”这位叔叔笑了笑,“不客气,理解。”二位在车内互相挥了挥手,离开了。看着这温暖的画面,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头脑中闪过“堵车、鸣笛、僵持、谩骂、厮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硕大的文明果实挂在家乡小城这棵常青树上。
看!文明之根植于海城。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校园的沉寂;悠扬的戏曲广播操音乐回荡在操场的每个角落。“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的微课活动已通过同学们的小手传入了每一个文明的家庭。“爷爷,不能闯红灯,要走斑马线,我们是文明市民”、“爸爸,不能酒后开车,要安全第一,我们是文明市民”、“同学,不能打架骂人,要和睦相处,我们是文明市民”、”小朋友,不能踩踏草坪,要爱护环境,我们是文明市民”……这一声声规劝、一句句叮咛吟诵出家乡海城最文明的诗篇!
发现文明、寻找文明,就能享受文明;珍爱文明、创造文明,文明就能长留人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文明就会如春天的柳絮,随风飘扬;如夏天的花朵,漫山遍野;如秋天的果实,挂满枝头;如冬天的雪花,覆盖神州大地!
三等奖
学做“文明人”,争做“文明事”
彭瀚川
东四中学七年四班
知道教师李晶红
有一种美就像润滑油,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春风习习,让人们神清气爽。荡涤去心灵的尘埃,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文明的魅力发自内心,令人惊艳,文明的魅力来自素养,令人回味。
文明的美透过历史的岚帐,隐约中祖先用石斧开辟出的图腾依旧清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璀璨的文明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年仅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都是对文明的诠释吗﹖
言为心声,行为内现。这是古人的德行,伟人的敬言,无不折射出文明之光。中华民族用自己源远流长的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纯洁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髓。修身养性兴建和谐,让祖国的文明经久不衰,其实文明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发扬、发展?
在我们教学楼门前的两侧刻有陶行知爷爷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中“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我们应先学做人,做一个文明的人,学做一个堂堂正正懂文明懂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成才,完成长辈寄予我们的厚望。可见文明是这一切的基础。不能成为文明的人,终究不可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终究不可能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人”。
伟大的中国梦如何能实现,要靠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少年。同学们,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做“文明人”,争做“文明事”,和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同行。其实文明是十分简单的,一个小小的手势,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份理解和宽容就够了:走楼梯靠右行,同学之间笑脸相迎,不讲脏话,不说粗话,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别人帮了你要主动说声谢谢,捡起丢在地上的瓜皮纸屑,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这些都是举手之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的馨香,有了这些好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做文明的主人,与文明永远同行。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扯起文明之帆,在友谊的海洋中航行;让文明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让文明之风在校园里劲吹。让我们踏着文明的脚步,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少年
庞惠心
海城四中八年七班
知道教师周颖
文明可能很近,近到触手可及;文明可能很远,远到咫尺天涯;文明可能很小,小到一次微笑;文明又可能很大,大到博爱众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灿烂的文化和传统的美德。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文明雅士,古有孔融让梨,今有雷锋助人为乐。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用文明礼仪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南开大学的校长曾在镜子上写:“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
创建文明城市,我们要争做文明少年!例如:讲效率;做勤奋好学的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考试不作弊,珍惜时间,坚持锻炼身体,
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中学生,使用文明用语,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接受或递送物品要起立并用双手。
讲友善,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对待、不以大欺小、不欺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讲纪律,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遵守国家法律、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青青校园!让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事例: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文明,是一个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的礼物。也许,只要一个默默的领头人,便可带动一镇圣洁之风;也许,只用一点文明的点缀,便可唤起人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当你有风度地一伸手,当你有修养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充斥在人们心田的就会是一种别样舒缓的感觉……
在这个“争创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还要积极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