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白银市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西汉元鼎三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元鼎六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西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苑川迁居麦田。
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
晋太元元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
白银市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晋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西魏大统十三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隋开皇元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
唐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
唐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
元符二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名会川城。
崇宁三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贞佑四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归固原州管辖。洪武十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隶巩昌府。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靼部所居。万历二十六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清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2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16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22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白银市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年6月,成立白银市。
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年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年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年11月,设立白银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
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data-linktype="2"data-logid="h2-title"style="color:transparent;background:url(" 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纪念地于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
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规模宏大,占地约10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黄色砂砾岩构成,高度80-米,最高处达余米。景区内峡谷蜿蜒,峰林耸立,绝壁凌空,气势磅礴,自然造型多姿传神,以奇、雄、险、古、野、幽见长。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静中有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两种生态,一河这隔,对比强烈,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黄河九曲,龙湾多娇。徜徉景区,色彩、形态、险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变化,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景区内有自然景点多处,各具特色。从黄河石林景区顺流而下约48公里,可达有“中华之最”美誉的景电工程一泵站,为一难得人文景观,其间水路宽畅平缓,两岩风光清新浪漫,若借游船贯通,有锦上添花之效。西行至寿鹿山巅,可参观明代古城枣永泰城。
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
形成
黄河石林生成于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景泰黄河石林
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米之间,最高可达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景区适宜观光旅游、探险猎奇、度假休闲、宗教旅游、“丝绸之路”游、会议旅游等。
类型:峡谷地质地貌河流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
开放时间:
0:00-24:00(景区全天开放,部分项目18点结束)
法泉寺石窟法泉寺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座落于县城东十公里处红山岔内,四周红色石质山体裸露,山崖下有泉水涌出,以“法门”“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是陇上闻名的佛寺之一。
法泉寺石窟依山开凿,始建于北魏时期,唐宋两代较为鼎盛。现残留36个洞窟,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监督修建法泉寺,宋代崇宁五年(年)钦赐法泉寺与西安景云寺为上下两院禅寺,允许会州法泉寺容纳五百僧人修行。明朝正统四年(年),靖虏卫指挥房贵与寺院主持桑迦班丹创建大佛殿、天王殿、伽蓝殿、观音堂等。明代兵部尚书彭泽青年时游学至靖远,曾寄身法泉岩洞潜心读书,作有《东山八景》诗及《仙堤赋》等诗文。近代有张大千、于右任、何裕、范振绪、张云锦等文化名人寻访古寺并留下墨宝。张大千曾题联:“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临洮何裕题有“法能护体,地翠千里;泉可洗心,灵映九州”,均已木刻悬挂寺内洞窟门上。现今珍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一度在法泉寺隋唐石窟内保存。
法泉寺自古山幽林茂,石冽泉清,被佛家视为修行善地,证道胜境,誉称“法泉地灵”,是靖远古八景之一。自一九八八年开始,政府号召,社会捐助,对法泉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修复石窟,再建楼阁,恢复旧制,引水上山,植树绿化,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昔日雄刹,重放光彩。法泉寺以其悠久的创建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独特的红岩景观,成为陇上黄河风情线一处重要的旅游观光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大巴车到靖远,然后在靖远车站乘去平川的车,告诉票员到法泉寺提醒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白银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红山岔中法泉寺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地处我市白银区水川镇,距市区23公里,地块临近黄河,渠系纵横、芦苇密布、山川壮美、乡风浓郁,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难得的黄河湿地,地貌呈阶梯状的三级台地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每年夏冬两季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栖息繁衍,形成了和谐的自然生态圈。近年来,白银区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营造了春季踏青运动、夏季亲水娱乐,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温泉养生的四季度假、全天候旅游休闲目的地。
白银水川湿地公园湿地水域平均水深2米,闭黄河河面高出1.8米,该地渠系纵横,芦苇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每年夏冬两季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栖息繁衍,已形成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圈。白银水川湿地公园的建成将对改善水川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保护黄河水源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水川乃至白银的旅游业将其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条山农场旅游区条山农场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甘肃农垦条山集团是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企业,隶属于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土地面积近10万亩,其中耕种经营土地面积4万多亩;辖区总人口近万人,现有从业员工人,拥有博士、硕士、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农艺师在内的余名科技人才队伍;主要产品有优质果品(梨、苹果、杏)、加工型马铃薯、作物良种、蜂产品、杏脯等,其中1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甘肃省著名商标5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公司先后被确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果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甘肃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
甘肃农垦条山集团改革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对农业规模条田全部实行了集中统一经营,按生产项目组建了专业公司,坚持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统一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培育和发展了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的现代种业、绿色林果、加工型马铃薯三个支柱产业,林果、制种、马铃薯三个产业已成为利润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
集团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能为项目合作伙伴提供有效的资源供应链;公司毗邻包兰线铁路,也是公路交通枢纽,有得天独厚的物流发展条件,开放的条山是新技术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是您投资的沃土和价值增值的摇篮。在今后的发展中,条山集团将依托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及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本着协作、互补、双赢的良好愿望,诚邀国内外有志之士,全方位、多渠道联合、开发,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甘肃条山现代农业休闲度假有限责任公司是条山集团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农场的人文资源,融入农业生产、农户生活、传统民俗庆典等环节,将农场体验、生态消费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已建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文化、科普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生态产品开发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风景秀美。距景泰县城仅5公里,四周延伸着一望无际的万亩果园。苹果树、梨树、杏树园林纵横交错,多姿多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春的山花烂漫、夏的葱郁苍翠、秋的硕果累累、冬的银装素裹,宛如七彩音符,让游客赏心悦目。园区与现代农业滴灌泵站相毗邻,游客可俯视和领略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滴灌设施。放眼望去,东有滔滔黄河,北临腾格里沙漠,南依“沙漠绿岛”寿鹿山,长城、大漠、黄河交汇于此,有“中华之最”之称的景电工程润泽着万顷良田。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画卷。
园区设施齐全,不仅可为公务和旅游活动提供满意的食宿,而且有垂钓、采摘、篝火晚会、大型拓展实训、儿童娱乐等特色项目,已形成具有“游、住、食、娱”四大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园区已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生态优美、体验现代农业文化、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洽谈的绝佳圣地和宁夏—甘肃精品旅游线路。
徜徉在花木馥郁的田园之间,脱离了凡尘的喧嚣,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将美食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让您充分体验“田园餐饮”的最大魅力。您可以下农田采摘果蔬,到圈舍饲喂动物,让您感受与土地亲近的快乐,体验与自然相伴的轻松;洗去都市喧嚣的尘埃,感受灵空的缥缈、闲暇的怡情。园区独具魅力的风景,可以带您回归自然,感知乡间气息,享受自然风光和大自然的宁静,让您忘却都市繁忙的生活压力。
“条山农庄”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光临,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让您充分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感知浓厚的乡土气息,体验闲云野鹤的生活情趣。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蒙、宁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公顷。公园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所包围,享有“沙漠绿岛”之美誉。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日益推进,这座灿若明珠的绿色宝岛越发闪耀着诱人的光彩。从景泰县城西行35公里可到公园入口大门,这是一座三门四柱仿古式功能性牌楼,古朴雄伟的牌楼正中赫然雕刻着原中国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亲笔题名“寿鹿山”。公园优美的自然景区内,山体巍峨,蜿蜒生动,绿波荡漾。公园内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天然林和油松、落叶松、青杨人工混交林以及由祁连杜鸽、锦鸡儿、腊梅、高山柳等组成的天然灌木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公园内马麝、丛林猫、岩羊、狐、蒙古兔等野生动物徜徉林间,寿鹿苑内人工饲养的马鹿、白唇鹿憨态可掬。还有苍鹰、隼、啄木鸟、雉鸡、柳莺等鸟类。这里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日青山叠翠,鸟语花香;秋季万紫千红、层林尽染;冬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历代文人学士总结有“寿鹿八景”:主峰独秀突出,四面群山幽雅,被赞为“群峦耸秀”;“崖畔虹桥”,迂回始达;“风幡兆瑞”可卜丰欠;“天梯云路”,路峻高危;“古洞仙踪”乃鹿女踏花古迹;“石泉泻玉”水自石出;夜静风来,松声如涛,是“夜半涛声”,虽为盛暑,逢天雨即飞雪,此乃奇景“炎天飞雪”。登寿鹿山,但见沿途云雾缭统,野劳幽香,似有“登天梯、踏云路、入仙乡”之感。举目远眺,景泰的一二期高扬程灌区、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宁夏的中卫县茫茫苍苍、天地一线,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随着公园建设的日臻完善和森林旅游热的日益兴起,寿鹿山森林公园更为人们所认识,大量游客涌向这块绿色宝地,年游客量已达5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充分体验满目醉人的绿色,进行森林浴,呼吸新鲜纯净的空气,陶冶情操,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这里又是白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的中小学生德育课常在这里进行。公园内的寿鹿山餐乐园、良友民族山庄和寿鹿山度假村等餐饮网点可提供寿鹿山羊羔肉、锅盔、蘑菇面片、乳猪肉等具有地方风味的餐饮服务,蒙古包、藏包内还可享受具有民族特色的裕固族、藏族歌舞,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沐浴森林温馨的优美环境。寿鹿山森林公园,这座“绿色宝岛”,是一处集森林旅游、度假休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观景胜地,是人们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好去处。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坐落在会宁县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于6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和现代化多媒体展示为一体的纪念性展馆。纪念馆以“红军长征胜利”为主题,真实再现红军三大主力静宁会宁会师的英雄史诗。
年9月至10月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先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年5月至7月底,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红15军团(由红25军、红26军整编而成)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发动西征,开辟了纵横余里的新根据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和地方武装都得到发展。同时,对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甘肃的指示,8月至9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发起岷洮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创建了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至此,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形成了南北呼应。会师进而打通国际路线的有利态势。在此期间,蒋介石急调胡宗南第1军北上,毛炳文部第37军、王均部第3军、孙震部第41军、马步芳部新编第2军、第25师、第49师、第51师、第师,以及东北军、西北军、川军各一部围堵红二、四方面军,第35师、第11军、东北军骑兵向陕甘宁边境南部推进,企图阻止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根据敌情的变化,中共中央为了阻止和打击胡宗南西进,保证实施打通国际路线的宁夏战役计划,决定提前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师。9月13日,中央军委提出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其目的在于红四方面军北上抢占以界石铺为中心的西兰大道中段及其附近地区,不让胡宗南部占领该区域,阻滞其西进。红一方面军红15军团骑兵团组成特别支队,于10月2日一举攻占西兰大道的重镇会宁县城,歼敌多人。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两个团在政委王宏坤的率领下,率先到达会宁,与红15军团第73师胜利会合,揭开了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序幕。8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到达会宁青江驿、静宁界石铺地区,与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会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红军总部和第4军、第31军抵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杨勇和所属部队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0日傍晚,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1师、第2师,红15军团第73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五六百人,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朱德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政府《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与此同时,红二方面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渡过渭河,越过西兰公路,急速向会宁挺进。15日至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第2军、第32军陆续由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谷头岔一带休整;陈伯钧、王震率第6军到达会宁县东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第9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向会宁县东部的老君坡一带前进,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政委肖华率领的红5团和师政治部宣传队及后勤人员的热烈欢迎,两支部队的代表在老君庙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红2师把从陕甘宁根据地运来的大批物资送给红二方面军的指战员,表示热情慰问。22日,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时属甘肃静宁县,今属宁夏西吉县)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靖远打拉池,与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红15军团司令部会合,朱德、张国焘同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等领导人会面,开始执行新的作战计划。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达到了党和军队的空前统一,是革命大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会师,预示着西北成为中国共产党团聚和领导全国抗日力量的中心,为即将来临的全民族抗战做了准备。
在会师前夕,为阻击敌人,保证会师,红军先后在会宁境内进行了六次大的战斗,多名红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慢牛坡、大墩梁战斗十分激烈,在大墩梁战斗中,红四方面军第5军副军长罗南辉及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慢牛坡战斗中,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师长柴洪宇及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会师期间,组建了以冯青选为主席、张武汉为副主席的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城关区苏维埃政府)和5个抗日农民协会。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扩红建政、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会宁人民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会宁人口约为6万多人,红军会师期间,人民群众不仅为数万红军将士的休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还筹集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渡河造船所需的木料。年9月的《红色中华报》深情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红堡子一富户捐献粮食达二百石。全县大约为红军提供肉食品生猪、羊只达头(只),布匹衣物件(匹),此外还有大批的银元。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位于平川区会展中心二楼。成立于9年,年免费对外开放,是一个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展面积约平方米,拥有展柜31个、展板70块、展台15个,文字史料30余万字,影视资料余分钟,历史文物余件,图片、图表40余幅,主要陈展内容为靖远起义、西征胜利、陡水支部、当家做主等。
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焦唯炽到驻靖远王子元部甘肃宣慰使署第3旅策划发动起义。4月28日,谢子长、焦唯炽到达靖远,与王子元部的中共秘密团党委接上头。团党委5天内连续召开4次会议研究部署起义,决定利用王子元参加教导队典礼之机将其抓获,举行起义。5月5日晚,因消息泄露,王子元突然扣押副旅长张东皎和2团1营营长王儒林等共产党员,并缴了他们的枪,起义被迫提前进行,2营营长吕振华率先发动起义,其他营响应,拉出余人的队伍。5月6日,起义部队集合于靖远打拉池(今平川区),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4支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唯炽。但因起义时间仓促,未能与谢子长、焦唯炽(在兰州)取得联系,暂由吕振华代理总指挥。将2营编为一个大队,曹炳奎任大队长。1营1连编为一个大队,由张秀山任大队长。改编后部队在向海原方向进发途中,遭到王子元部两个骑兵营围追堵截,第4支队击退敌人后向崛蜈山撤去。后在一个山村休息时再次被敌骑兵包围,第4支队被打散,张秀山等领导人被捕,靖远第一次起义失败。
随后,谢子长通过邓宝珊等人的关系,以受赠等方式筹得王子元在兰州的0弹药,于5月26日运到河口。5月30日,谢子长等人派人秘密到王子元部队联系地下党和思想进步的士兵策动起义,在水泉堡打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旗帜,整编为1、2、3支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唯炽(在兰州)。6月,在谢子长的主持下,3个支队又合并为一个支队,番号为陕甘游击队第3支队。政委杜润滋,司令王儒林。第3支队在靖远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要粮要款”、“扶助工农大众”等口号,以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王子元获知他在兰州的0弹药被截后,急令所部周维邦为总指挥率领部队赴水泉堡“围剿”第3支队。在谢子长等人的指挥下,游击队击毙周维邦,“围剿”部队被打退。
游击队在转战期间,部队在靖远水泉堡扩编了第4支队,孙作宾任4支队司令兼政委。游击队的活动引起敌人的恐慌,王子元部和国民党旅冶成章部联合向游击队发动进攻。7月,游击队遭到驻防靖远的王子元部王云山特务营的进攻,激战后游击队乘雨夜撤出战斗。转战到北山札巴岗子时,遭遇国民党军冶成章旅(骑兵旅)的阻击,战斗中游击队伤亡惨重。大队长郭映珠、参谋王贵仁和许多指战员牺牲。靖远第二次起义失败。
年5月8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西征战役计划》,以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15军团共计10余人,组成红军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地区实施西征。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聂鹤亭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
从5月19日起,西方野战军分左、中、右三路开始实施西征战役。左路军红1军团,经蟠龙、安塞等镇向西南进入甘肃曲子镇。6月1日,红2师攻占曲子镇,歼灭敌马鸿逵第35师骑兵一部。红4师于马岭附近击溃敌第35师1个营。3日,左路军红1军团主力在阜城地区歼灭驰援之敌35师6个营。13日,左路军红1军团进至宁夏的七营附近地区。6月11日,右路军先头部队占领宁夏境内的同心城。14日,由红28军、红81师和骑兵团组成中路军,执行夺取安边、定边等地的任务。与此同时,第29军一部也进至曲子镇、合水等地区,配合左路军行动。7月间,西方野战军又相继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反扑和袭扰,巩固并扩大占领地区,使新老根据地连成一片。7月27日,西方野战军主力集结于豫旺地区休整,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至此西征战役胜利结束。
年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数约9万人次。
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分布于白银市的靖远、景泰,兰州市的永登、安宁、红古,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张掖市的山丹、甘州、临泽、高台,酒泉市的肃州、金塔及嘉峪关市。跨越7个市15个县区,全长1余公里。是防御性军事设施。另外,在甘南和临夏两州境,也有区域性长城,约公里,不与主长城接,自成体系。亦是地方防御性军事设施。
省境长城之走向,西起嘉峪关,向东经酒泉、金塔,然后东南行经永昌、再折北至民勤,又折南而下经武威、古浪,东向入景泰,过黄河至靖远,沿河南岸东北向,出黑山峡入宁夏。是为主线。另一条复线,自武威凉州区黄羊镇以东的东滩分出,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兰州西固区之河口,沿黄河而下,经安宁入兰州,又东北行,过桑园峡,达靖远,与主线合而入宁夏同心县。其中永昌至民勤段与汉长城合用。
长城由城、关隘、敌台、烟墩、城堡等建筑组成。因地制宜,灵活取用。少数为砖,大都以黄土夯筑。也有利用自然地形,在山脊上垒砌石块为墙或利用险山峻岭,顺势劈凿山体成墙者。还有利用地形挖成的深沟以做边壕。城墙上和城内侧修筑突出墙外的墙台和方锥体烽燧墩。部分重要地段设关口和城堡。黄土筑墙者,夯层厚13—20厘米,间杂木棍、野草等。山丹、永昌、古浪等段保存较好,城墙底宽2—4米,顶宽1—2米,残高8米左右。烽火台位城内侧,与长城相连,呈方锥体,基方6米,残高10米以上。墩距约5公里。连瞩相望,十分壮观。
甘南州,明之洮州,明朝为加强洮、岷、河三州边防,在甘青交界地带亦筑城台、设关立鄣,是为边墙。起基于洮河北岸的卓尼阿子滩乡峪古儿村,向东北伸延,经达加、巴舍、七什、干布塔、官洛、恶藏、土桥等,转向东至临潭八角乡,在八角乡之八角山顶出甘南而入临夏与河州接。全长约余公里。依山形地势而筑,逢山掘壕,遇谷设关,平地起墙。土筑石砌者有留存。一般高6—8米,厚4—6米,顶部宽3米。
临夏州,明之河州。沿线筑二十四关,有“四关、九峡、十一沟”之说。以险山峻岭设关制塞为重要特征。东南接甘南临潭八角山入州境,越白石、太子二山脉而达积石山县小积石山,西与青海通,全线约余公里。二十四关分别由山门、石窄和土窄、边墙、城堡组成。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土门、积石两关是南去甘南,北去青海的重要关口。
甘肃是明朝设置的“九边”之一,也是“九边”中西北“三边”或“四镇”之一。在这个“边”或“镇”内,又有它自己的重点军事区域。崇祯时周一敬所著《甘肃镇考见略》说:“凡边,以卫腹地。甘肃于边为九之一,于三边之镇为四之一。跨河西,凡要地有九:曰甘,曰肃,曰凉,曰庄浪,曰西宁,曰靖虏,兰州与洮、河二州,并饬边备焉。”即在今酒泉、张掖、武威、永登、西宁、靖远、兰州、临夏、临潭等九个地方设置的九个重点军备区。即上述所言长城、城鄣、关隘诸遗址。这些遗址的建筑时间前后不一。据文献记载,嘉峪关及以东修筑于洪武五年(年),民勤一带修筑于弘治十四年(年),兰州一带为嘉靖时所为,而古浪一带是万历二十七年(年)筑成。甘南与临夏系洪武三年(年)所置。大凡明朝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边垣的修建。是为一项长期的军事工程。
遗址保存较好,不仅对研究建筑工程技术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西北地区的文化、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嘉峪关城楼、悬壁长城和山丹县位奇乡刘富村长城均已开放,供游人参观,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路冶炼厂十字西南角。纪念馆主体高18米,建筑总面积.1平方米,展厅面积0平方米,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馆内收集布展各类历史实物97件(主要为白银大爆破前后的生产及生活用品),表现勘探勘察、领导关怀、艰苦奋斗、二次创业、劳动模范、白银精神等主题画面展板张,铜矿石、黄铁矿石、金矿石、硫矿石等矿石标本45件,金、银、铜、铁、硫等矿产制品件,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就的新产品标本30件,视频播放设备及广告机29台(屏),多媒体互动场地1处,大型沙盘1个,4D影院1座。布展围绕“功勋铜城、魅力白银”的主题,以白银城市发展脉络和白银有色矿业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卓越功勋和白银城市发展的巨大魅力,从多角度凸显“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矿山精神。
年至年,地质队在白银厂矿区和外围进行调查与勘测,确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年9月28日,白银区有色金属公司成立,组建了矿山工程队,承担部分建设任务。年2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确定引进苏联设备,并委托苏联冶金工业部有色设计总院进行开采设计,确定了露天开采方式。年9月提交矿山初步设计,年6月完成矿山技术设计。自年2月开始,白银公司矿山工程队在现场进行大爆破施工。施工历时10个月,共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个,开挖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长米。大爆破平均降低山头标高50米,为机械剥离开辟了场地,缩短了矿山基建的时间一年半以上。这次大爆破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爆破工程,揭开了白银公司矿山建设的序幕。
年1月1日,矿山工程队与采矿厂合并成立露天矿。年7月1日,露天矿利用现有人员及设备开发铜厂沟矿区,即三采场,服务年限5年,年5月闭坑。露天矿开发建设的33年中,白银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环境与技术条件方面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崇高的创业奉献精神共完成采剥矿岩总量1.13亿立方米,为国家提供铜矿石万吨,含铜金属82.2万吨,共采出黄铁矿.4万吨,估算产值达39.08亿元,矿山建设投资1.55亿元,盈利21.77亿元。白银露天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矿业遗迹,是白银人民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还留下了共和国开国元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白银建设、赞赏矿山精神的珍贵历史。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和露天矿时题词“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年8月14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艰苦奋斗、振兴白银”。同年8月25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李富春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视察过白银。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强调:“白银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纪念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