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次旅行是一个突然的决定,偶然发现潍坊到上海的机票非常便宜,往返一千元左右就够了,再加我上喜欢大城市的天性,去过北京,好像自然就要来到上海,从萌生想法到订好机票和住处,用了不到一个晚上的时间,也说得上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4.27
旅行的期待在心里盘旋了二十多天,今天成为现实,结束啦啦操比赛之后,我匆匆的收拾行李,卸妆,吃饭,准备迎来第一次的飞机之旅。
潍坊南苑机场,身为潍坊人却第一次去的地方,按照取车票的经验,假装老道地取了机票,好在南苑机场并不是很大,跟车站类似,使我添了几分底气。然而对飞机具体规定不甚熟悉,准备安检时发现携带的牙膏超过了ml,又没有意识去办理托运,不得不扔掉牙膏。
南苑机场候机厅,看着外面的海南航空客机,又期待又不安。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前程星河灿烂,美景如花,也免不了乱石暗礁。这一次的旅行,又有什么在等着我呢?
乘坐飞机还是与地面交通有很大不同的,不仅在平行方向有加速度,垂直方向也有,飞机要从地面飞到空中,再确定高度,途中还有一些颠簸,与过程伴随的是起飞降落时的噪音,和多次的超重和失重,好像在坐电梯,当飞机稳定飞行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位置靠窗,可以欣赏窗外景色,看着地面上的景物逐渐缩小,人群,车群,都变成了羊群,现实感越来越模糊,好像在屏幕上浏览3D地图。飞了一会儿,看见了清晰的海岸线,大海平静的像是一碗冷掉的汤,汤里的几粒大米,是各色轮船。伴随着飞机的轰鸣,我从这碗汤的上空略过。
飞机降落,走过长长的廊桥
Figure1图源来自网络
在虹桥机场的对比之下,南苑机场相形见绌,小时候买的第一套大富翁是上海主题,里面就有“虹桥机场”,“浦东”“陆家嘴”种种地名,使我虽然没有来过上海,却仿佛对她很熟悉,
机场的指示牌很丰富,不假思索地跟着指示大步走,就轻松地走出机场,坐上地铁,找到了订的旅馆
蓝山国际青年旅舍,酒店一楼,可以看见肤色各异语言各异的旅行者,到店已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舟车疲倦,所以点了外卖,休整一晚,准备第二天的游乐。烤串非常普通,特殊之处就在于量非常少,上海的物价,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但是,谁又能拒绝冒着烟熏火燎香气,热气腾腾的金色烤串呢。
(进一步讨论整理旅游路线)
4.28
昨天来青旅,已经是晚上,又匆促,没有顾及周围的景色,今天在阳光的沐浴下,好多古朴的建筑都笼着温润的光泽。
第一顿早餐,在小杨生煎开动
芥菜,猪肉,虾仁味的生煎,薄薄的皮,脆脆的底,裹着满满的汤汁和馅料,先吮口汤汁,用纤薄到可忽略不计的生煎皮蘸蘸醋,咬一大口,鲜美的馅料和香脆的底面在嘴里沙沙作响,再舀一勺咖哩牛肉汤,劲道的牛肉和微苦的咖喱味道相得益彰,吃到了在猎猎风声里行走的味道。
上海,北京,青岛这些城市,他们的建筑和街道有无穷的魅力,遛街串巷是很享受的旅行环节,这些地方的游客不是很多,不用在熙熙攘攘中奋力开辟一立锥之地,景色却是万般堪图画。听闻丁香花园美景无双,想去散步,却被门卫拦下,告知是单位,只能在外面留连片刻,不知道是不是去错了地方,好在过程中邂逅美景,也没有遗憾。
(丁香花园外)
沿着路走,来到了上海图书馆,像一位经年的老者,有着肃穆深沉的外表,和与之匹配的星河灿烂的思想。图书馆的设计非常好,负一楼有餐厅咖啡厅,一二三楼是阅览室,没有借阅证,我们只能在阅览室外面徘徊,有饮水处,有图书杀菌机,这里的卫生间很特别,叫“堂客间”,查阅资料后还是不明所以。盘旋的楼梯绕了一层层,玻璃墙外的美景近在眼前,早上来到这里,中午吃一顿读书餐,读书到暮色四合,该是一种享受吧,上海图书馆,是一个想把人留住的地方。
午餐时间,觅食的时候又邂逅了当年的法租界,本来并不知道此地,只是在途中停下看导航的时候,听旁边人说:这里就是法租界。一抬头,精致典雅的小楼就在眼前铺陈开来,配上旁边的嫩绿的新叶,就好像是薄荷叶子配着的一块小草莓蛋糕
午餐在赛百味享用。厚切牛排,多加芝士,这八个字足以让人对它的味道充满自信,牛排厚到咬不断,一口就是一大粒,调动起咬肌和味蕾,吃的bia叽作响,吃完一块,就像打了一场酣畅的仗。淑女吃饭时总是紧闭双唇,这样虽然优雅可人,但嘴中食物与空气得不到充分接触,没有在氧化中获得更层次更丰富的口感,而且换气速率减慢,也不利于味觉系统的激活。如何吃饭,取决于你要尊重社交法则还是尊重食物,此时此刻,牛排芝士,我别无选择,只有愉快地bia叽bia叽。
(没有拍照,此为网络图片)
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是一个意外之喜,她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也没有人提出要去这里,当我们骑着小黄车在去武康大楼的路上,往右一看,呦,这不是上海交大吗,于是走进游览。上海交大,真的是大,每一个学院好像都有自己独立的楼,这些建筑也是一个赛一个的漂亮,绿茵茵的大操场,各种学者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明亮的餐厅,还有星巴克。看了这些,我非常惭愧,感觉自己好像在上幼儿园,又暗暗的有点酸葡萄似的庆幸:要是来这里上学,每个月喝咖啡的钱估计也让我吃土了吧。尽管如此,对这里还是一百个向往。途中,有一名游客向我询问便利店的位置,我刚巧从那里走过,遂一本正经地给人指引道路,那人道谢离去,我仿佛也成了上海交大的一名学生,脸上不免又添了几分油光。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是上海早期的公寓式住宅,一层是商铺,商铺上面就是居民楼了,所以只在外面端详她了的魅力,大楼虽美,却有些突兀,好像是面包机里跳出来的烤好的面包片。
宜家家居
无论在哪里,逛不够的就是宜家家居,面对着又便宜又漂亮的家具、摆设、玩具和生活用品,码放整齐的货架,只能是流连再流连,宜家的空间设计也很有心机,从入口到出口,就会逛遍所有的区,我们逛到锅碗瓢盆的区域,不是很感兴趣,想绕开这里,结果在里面团团转也没有出去,最终还是逛了锅碗瓢盆区才顺着找到了出口。每次逛宜家,都会想买房,想要暖黄的书灯,木制的桌椅,花瓶里插上百合,香炉里升起熏香。这次捕获了一只丑猪猪,通常做公仔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加工地更加可爱属于猪的部分往往就是鼻子和粉红的皮肤,而这个设计把猪公仔做的真的很像猪,反而显得有创意,让人忍不住喜欢这个憨厚的丑东西。
(给舍友买的戏精手指套)
晚餐:老克勒上海菜
这是第一顿考究的晚餐,老克勒从英语oldclerk来,按意思翻译,应为“老白领”。老克勒的生活是悠闲的,雅致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贵族的气息。在上海滩。他们有着宽敞的洋房和漂亮的花园,可以随意的驾驶着小汽车在上海穿梭,他们热爱西方的爵士乐,收集爵士乐的老唱片。他们走路笔直、穿花格子的衬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裤子上的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丝不苟擦得非常亮。他们再穷,也会保持一种绅士的风度和生活状态,在想象的空间里,消费西方文化。老克勒上海菜店如其名,古朴雅致,门口有迎接的上海爷叔,餐厅做的是本帮菜,讲求的是浓油赤酱的上海味道,我们点了火焰牛排,花雕醉鸡,橙香蟹黄,葱油饼,酒酿小圆子,火焰牛排是重头戏,简简单单一块岩石,几片洋葱,一块牛排,酒精点燃,火焰扑地一下腾起来,酒香,牛肉香,黑胡椒和洋葱的香让人无所适从,一时间竟不敢下筷,夹起一块牛排,细细品尝,这可不讲什么七分熟八分熟,牛排全熟又鲜嫩,咀嚼过程中牛肉的汁液和黑椒汁涌入唇齿,香气直冲脑门。葱油饼是个绝妙的惊喜,外壳酥脆的不像话,里面却温柔软糯,黏住人的牙齿,舍不得下咽。橙香蟹黄,我们被它的外表所欺骗,其实这个橙子只掏开了三分之一来装蟹黄,下面大部分都是橙,由于经费有限,以此橙代替,权当吃了蟹宴。花雕醉鸡没有我想象的酒味那么重,不像我做醉虾一样,高度白酒直往虾里灌,还嫌不过瘾,还要把虾戳的千疮百孔,吸饱酒汁。这道醉鸡温和多了,隐隐的略带微苦的酒香,清透的汤汁,显得卓尔不群,酒酿小圆子,带着米酒香和桂花香,盈盈的清香好像要在舌尖舞起来。
吃过晚饭,逛了逛周围的商场,看了一下大上海的夜景,有一家商场,名叫“高岛屋百货”里面全是日本产的商品,从零食,水果,肉类,到衣服,化妆品。商场工作人员也有很多日本人,让人觉得好像换了一个世界,只是东西太贵,无福消费。
骑着小黄车,一路上经过繁华的商业区,路边的大排档,有各色金店银楼,也有十元一件的纪念品,安静和喧闹,奢侈和世俗,外圈的居民区和小摊点环抱着朱楼翠宇,和谐的挤在一起,相安无事。
(“上海”生明月)
4.29
第一天的疲惫还未完全消退,第二天的旅程就要开始,今早的早餐,本来是要去一家“新比馒头”,结果发现他改名成了“巴比馒头”感觉非常有趣,梅干菜包子,猪肉包子,统统又软和又洁白,咬一口都怕它痛。玫瑰糯米糕,米香豆浆,边走边吃,其乐无穷
地铁和小黄车真是旅行的绝佳交通工具,一个快捷不堵车,一个自由可观景,经过上海剧院,来到了工艺美术博物馆,学生票,5元钱。这不是那么正统的博物院,他显得清幽又闲适,主体是三层小洋楼,旁边有进行流动展览的展厅,最近是绒绣展。绒绣是一种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所以绣毛绒动物非常逼真,每一根毛发的方向都清晰可辨,虽然天坛和富士山也绣的很好,但不如小熊猫那样立体真实,叫人忍不住去摸摸它的小脑袋(当然没有真的摸)。
主馆里面,是意料之中的奇珍异宝,却是意料之外的精雕细琢,象牙雕成一条精致的鱼,这还不够,还要在鱼肚子里镂出精细的琼楼玉宇,熙熙人潮;24K金的老凤祥车模,人头攒动的五四木雕,象牙雕成蜘蛛网,已经细到怕它就断了,对准放大镜仔细一看,每根蛛丝上还都刻了字。三楼的展厅比较特殊,这不仅是展厅,还是艺术家的工作室,老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做好了放到一边,等有缘人带走它。路过一间工作室,有一位艺术家正在接受访谈,长长的花白头发披散着,穿着灰布衣,坐在桌前侃侃而谈。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走进一家旧书屋,里面对坐着一对夫妇,都在看书,那位老妇人脸上画着戏剧油彩,好像刚唱完戏还没来得及卸妆,又像是平常就如此,二人中间放一茶盘,热茶水冒着烟,客人进去也不招呼,只是看书。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虽是一梦,仍心向往之。
之后又去了田子坊,创意产业聚集区,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可能是正值五一,客流过度饱和,只听见耳边一片嗡嗡声,夹杂着小吃的味道,汗的味道,加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头晕目眩,有些不错的小店,比如说口红学院、谢馥春专卖店,旗袍定制,还有一位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画家的画展,像是一笔笔蘸着颜料铆足了劲往画布上辍,由于我头昏脑涨、精神恍惚,没有拍下什么照片,倒是吃的一道美食“椰子蛋”很有趣,把椰青的中间部分削一削皮,露出里面的椰子肉来,再沿着那一圈椰子肉把细长钢片伸到肉与壳之间,上下各遛一圈,椰子肉就被完整地取了出来,白白的像刚蒸出来的馒头,插上吸管,吸其汁,咬其肉,纯净的椰香沁人肺腑。(图片来源网络)
午饭是此行计划中第二顿大餐,来到了萨瓦迪卡泰国餐厅,上次去北京吃的泰国菜非常惊喜,这次又列在了计划里。冬阴功海鲜汤、咖喱牛蛙,菠萝炒饭,椒麻鸡,椰香西米糕。然而这次不如在北京吃的那么心动,冬阴功汤酸辣地中规中矩;椒盐鸡有些潍坊医学院鸡排饭的感觉;金黄的海鲜菠萝饭卖相相对好,可惜没有盛在菠萝里,失了些灵气;牛蛙不错,细嫩嫩的肉,好像是用胶水粘在蛙腿上一样,舌头一舔就落下来,再把每条腿的股骨头处的软骨细细咬碎,别样的爽感。
酒足饭饱,到了上海文庙,每一个周日这里有旧书市场,卖的是各种旧书旧报,一元钱票价入场,很多摊位卖小人书,价格非常便宜,十五元钱,四本书收入囊中。
南京步行街,是一条大商业步行街,街道非常宽,正值五一,可想而知也是人挤人,有趣的是,这条步行街上还为行人设置了红绿灯,有专门的交通警察,绿灯亮起,行人方可走过路口,人流量可想而知。建筑还是那样端庄冷艳,一抬头,就从现代越回了老上海。(下面第一张图右侧就是为行人设置的红绿灯)
晚餐在一家寿司店:争鲜开动
没有吃过正宗的寿司,但这家店让我见识了鱼生的魅力,生虾微一过水,爽滑Q弹;白嫩嫩的肥鱿鱼盖在米饭上,咬下去就吃定它;血红生牛排看起来邪魅,吃起来鲜香又柔软,鱼籽寿司的惊喜当然来自鱼籽,一颗颗调皮的小炸弹,齿尖一碰就在嘴里炸裂开来,爆出鲜美的汁液。
这个晚上值得纪念,我度过的最拥挤,最窘迫,最急促,也是最惊喜的晚上。计划是去十六铺码头坐渡轮,在黄浦江上看上海夜景,这个旅游景点太过热门,到目的地已是人山人海,我们找个人导游买的票,导游姑娘没有拿小旗,也没有戴帽子,我们一顿好找,等那些晚来的人,又是结结实实的半个小时,好容易准备去上船了,本来就在人群中若隐若现的导游被我们跟丢,又是一番周折,可算是在最后一刻跑上了船。
客船在江边向远方,又转个弯开回去,我们看着对面的船,对面的船看着我们,我们都成了彼此眼中的风景。一湾黄埔江,并没有浪奔浪流,却沉默地承载了希望与风光,见证了颓败与失势,此刻我们与对面船上的乘客四目相接,又相互离去,共同拥有这渺渺一瞬。
不夜的海上花,张开意乱情迷的枝,向每位过客送上鲜红的笑容,站在甲板上°环绕的都是高楼,和高楼的首饰:LED灯,商场、剧院、写字楼,通亮一片。鼎鼎大名的东方之珠,在这片灯火森林里,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成了部件,淹没在一座座建筑的海洋里。置身烟柳繁华外,纵舟悠悠黄埔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看完夜景,乘地铁回去,地铁真是让人安心的交通工具,什么都是固定的。什么时候首班、末班,一目了然。站在黄线后,不知道下一班什么时候来,也不关心,因为知道他不久就会来。坐几站也是知道的,运气好还有座位,不用等红绿灯,不会堵在半路,开起来就直接到下一站。每一站有人默默的上车,默默的下车,原先的位置,又有新的人或站或坐。坐地铁可以自助买票,没有售票员,如果不是在第一车厢,也看不见驾驶员,一言不发的从一个地铁口进,沉默地上车又下车,出来就是一个新天地。
4.30
由于浦东机场位置太偏僻,再加上非常疲惫,这天我们没有出游,在旅店睡了一天,养精蓄锐,第二天还要三点半起床赶飞机。三餐都是泡面加酒店食堂的饭,就着《舌尖上的中国2》吃。想想我们前两天的享乐生活,像是黄粱一梦,来的生猛,去的突然。
5.1
搭乘飞机,返回潍坊,整理万千的思绪和疲倦的身体,此行还有很多遗憾,没有去陆家嘴和金茂大厦,没有去杜莎夫人蜡像馆,许多未竟的愿望,等着下次来圆。
(仓促完成,有待修改)
.5.1
杨小盒赞赏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