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伏案写字,或者是对着电脑操作,还是低头做手工,如果姿势不正确,我们的身体就会处在一种很别扭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很多毛病。其中肩周炎就是我们长时间久坐的“产物”。
肩周炎是指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研究显示,肩周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5%,且多发于40~65岁年龄段人群,女性高于男性(60∶40)。随着久坐生活方式的日益普遍,肩周炎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肩周炎有何特点?
特点之一:肩痛白天轻晚上重;经常痛的睡不着,甚至一到晚上手就觉得没地方放。
特点之二:肩周炎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特点之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至2年。
特点之四: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肩周炎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有哪些?
1.时轻时重的疼痛
疼痛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表现症状,这种症状会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就逐渐明显,到最后会变为持续性疼痛,无法安心入眠,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2.影响日常生活
肩周炎很可能引起肩关节前、外、后三方均有压痛,更甚者放射致整个手臂,导致连基本的抓、提、举等功能都受到限制。
3.肌肉萎缩
因为肩周炎会造成活动障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任何牵动到肩部的活动,如肩外扩、外旋、后伸张等都会导致疼痛,严重时会导致肩处于内旋位,肌肉明显萎缩,不能继续工作。
六个动作有效缓解肩周炎
1.手指爬墙
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2.旋肩
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肢由前向上向后画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3.体后拉手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头枕双手
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5.梳头动作
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6.后伸摸棘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静止不动,两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瑶医专家提醒:以上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交替锻炼,每天3~5次,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如果情况严重者应医院就医。
医院是一家医保定点单位,并且在治疗颈腰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疾病方面有独特方法。
方法一:刮痧治疗
1.取穴。按“穴-经-部”理论,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为主。
(1)肩部: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
(2)上肢部:曲池、外关、手三里穴。
(3)下肢部:阳陵泉穴。
气血虚弱型加气海、关元穴。
2.运板技巧
沿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的走向,自上而下刮拭三角肌周围,每一条经脉刮拭10~20次为宜,重点刮拭肩髃、肩贞、肩髎和臂臑穴(图1)。再刮拭循行于手臂外侧的大肠经和三焦经,由上向下从肘部刮拭至腕横纹,分别刮拭10~20次为宜,重点按揉曲池、手三里和外关穴(图2)。阳陵泉和阿是穴可以使用由轻到重的手法刮拭,并结合弹拨法刮之。
图1肩部穴位图
图2曲池、手三里、外关穴
方法二:按摩治疗
瑶医专家认为,肩髃穴最善通经活络、疏散风热。想要治疗肩周炎,可以从此穴着手。
1.按摩时可取仰卧位,放松肩膀,让家人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肩髃穴。
2.可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穴,每次3~5分钟。
3.自己按摩时,先将对侧手搭于肩上,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紧贴肌肉,用大拇指在肩髃穴的位置做旋转按摩。按摩时用力应稍大,效果将更明显。按摩结束后,对肩髃穴周围的肌肉做适当揉捏,以消除不适之感。
4.较为严重的患者,也可选择一堵墙或一棵树作为辅助道具。治疗时,将肩部贴紧墙或树,然后以肩部为轴心,做旋转按摩,刺激肩髃穴。
方法三:拔罐治疗
刺激肩髃穴最好的方法是拔火罐。每次拔火罐10~15分钟就可以起罐,以免起泡造成皮肤损伤。拔罐的部位有时会高高肿起,皮肤有些疼痛或轻痒,都是正常情况。
刺激肩髃穴除了对肩周炎有不错的疗效外,对因长期使用电脑导致的肩膀酸痛、僵硬,以及偏瘫患者上肢活动不利,都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医院|-
赞赏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