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浊毒,致病特点大揭秘

导读:

一百多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深刻变革,“浊毒”物质充斥全球每个角落以及人的机体之中,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对人体造成损害。

浊毒理论依照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分别称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更深刻、直接地揭示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现代病因学接轨,深入了解浊毒病邪的致病规律,将传统中医学的预防原则和现代预防医学的具体措施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指导中医临床。

今日分享浊毒致病的特点。

1

浊毒黏滞,病程缠绵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所谓黏滞是指浊毒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即浊病症状多黏滞而不爽,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分泌物黏浊和舌苔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浊性黏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它是一种由湿浊热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由于浊毒性质的特异性,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表现出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的明显特征。其他如湿疹、着痹等,亦因其浊而不易速愈。浊毒之邪积聚体内,相互为用,日久必凝结气血,燔灼津液,致脏腑败伤,其病多深重难愈,病期冗长,病久入血入络,可致瘀血出血。许筱颖等认为:浊性黏滞,易结滞脉络,阻塞气机,缠绵耗气;毒邪性烈善变,易化热耗伤阴精,壅腐气血。“毒”之形成,与“浊”有密切的关系。若浊毒日久不解,深伏于内,耗劫脏腑经络之气血,而呈现虚实夹杂之证,在临床表现为缠绵难愈,变化多端。

2

滞脾碍胃,阻滞气机

浊为阴邪,其性黏滞,最易困阻脾之清阳,阻塞气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机升降失常。如《灵枢·小针解》云:“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人体之气机升降,权衡在于中气。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中焦和,则上下顺。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中焦气和,脾胃升降皆得适度,则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在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人体保持正常的气机升降运动,是为无病。若湿邪阻中,脾胃受病,气机升降之枢纽失常。脾为浊困,湿浊内聚,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脾阳不振,湿浊停聚而胸闷脘痞、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肢体困重、呕恶泄泻等,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如泪、涕、痰、带下、二便等秽浊不清,舌苔白腻润滑而液多,脉沉濡而软,或沉缓而迟。

3

常相兼夹,耗气伤阴

浊毒为病,常与痰、湿、瘀、毒并存。浊毒较之湿邪,更为黏腻滞涩,重浊稠厚,因此,病势更为缠绵难愈,久久不能尽除。较之痰邪,浊毒变化多端,可侵及全身多个脏腑、四肢百骸,又会随体质及环境因素寒化、热化,从而出现种种变证。浊毒的存在可导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相兼为病,加重病情。浊毒困扰清阳、阻滞气机,可导致津液停聚,加重痰浊;浊毒胶结,阻碍气血运行,更可加重气血瘀滞。浊毒伤人正气,蕴结成毒,或化热生毒,则耗血动血,败坏脏腑。四者相兼,元气日衰,则病归难治。

4

阴阳相并,浊毒害清

浊性类水,水属于阴,故浊为阴邪,易阻气机,易损阳气。“湿胜则阳微”,由湿浊之邪郁遏使阳气不伸者,当用化气利湿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气机通畅,水道通调,则浊毒可从小便而去,湿浊去则阳气自通。浊毒为阴邪郁久化热生毒,兼具湿热毒性,此时多见湿热结聚、毒性昭彰之特点。故此,浊毒为阴邪、阳邪相并,正如湿与热相并,如油入面,而浊毒为湿热之甚,阴阳更难分离,驱散消解更加困难。湿浊之邪害人,阻遏清阳,蒙蔽神明、心窍、头部孔窍,出现头昏目眩,神昏谵语,甚或失聪。所以叶天士《温热论》有“浊毒害清”之说。《格致余论》云:“湿者土浊之气……湿气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利,似乎有物以蒙冒之。”慢性肾衰竭合并尿毒症脑病、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都具有浊毒胶塞黏滞,蒙蔽清窍,神明失守的特点。

5

易积成形,蕴久生变

浊毒之邪重浊、黏滞,易损脏腑,腐血肉,生恶疮癌肿。浊毒之邪表现有气味秽臭,或腥臭如败卵;肌肉组织多有腐烂,或易生赘疣;头昏蒙,甚则意识不清,身痛不可名状;骨蒸、恶寒、微热、自汗或盗汗,大便水样如注,或溏浊、黏滞不爽,或吐、呕或便冻血如烂肉样,或流腐汁黄水;妇女黄白带下,外阴瘙痒,或刺痛、出浊水物等。如浊毒犯肾,开阖失司,可见通身浮肿,二便俱闭。浊毒日久不去,肾脏持续损害可致肾衰竭。毒邪在缺血性中风发病中异常重要,中风后常有瘀毒、痰毒、热毒互结,破坏形体,损伤脑络。乙肝慢性期,症状相对隐伏,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毒”为其主要的病理环节,解毒化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我们所谈的浊毒要与一般的湿热之邪区别开来。这里的浊毒之邪是在原有病邪的基础上化生而又保留了原有病邪的特点,虽然与湿邪、热邪、瘀血等有联系,但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浊毒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病久不去,容易生变。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胃部,导致胃部细胞、组织的浊化,即病理损害过程;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组织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紊乱,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浊毒黏滞致使胃络瘀滞,气不布津、不养经,胃失荣养,腺体萎缩久久不愈,终则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可见,浊毒之邪黏滞不解,盘踞成积是慢性胃炎病程长、反复难愈的关键所在;亦是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形成的“启动因子”。慢性胃炎,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到肠上皮化生伴异型增生,到癌变的过程,就是浊毒内蕴,日久生变的过程。

本文摘自《慢性胃炎浊毒论》

润宁堂中医是一家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的连锁品牌。旗下润宁堂中医诊所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开设的合法医疗机构。内设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推拿针灸科、治未病科。由潮汕名中医陈泓璋主任领衔坐诊,旨在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一站式的中医诊疗服务。

自年办医以来,就诊数万人,疗效显著,且获得“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资格,品牌形象深入民心,深受患者好评。我们一直秉承“传中医精粹,强民族体魄”的企业使命和“良心医、良心药、良心价”的服务理念,以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为己任。本着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以疗效为根本,以健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特别是疑难病症的优势,特邀国内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名专家加盟,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医团队简介

陈泓璋主任

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获得者

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

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

润宁堂中医连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全科)主持人

陈泓璋,男,广东汕头人,生于年,出身于中医世家,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荣获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行医四十多年,临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科常见病及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儿科疾病、老年疾病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陈泓璋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jcjb/88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