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
山
▲
林浦
池志海
城市手绘地图创作者
福州城市东面的尽头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周围林立的高楼以及酒店便可以看到这一带近几年的发展。而在马路对面的林浦村也在这一片城市化进程中慢慢产生变化,干净整洁的村庄里正在筹建着林浦公园,村口已经新建的水泥停车场上已经几乎没有空余的车位……林浦在不断发展中,将历史文化与今天的生活连在了一起。
断桥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林峰也感受到了村子的变化,虽然目前对于年轻人来说村里确实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生活已经变得相对便利。与螺洲、阳岐比起来,林浦的发展算是快得多,已经是规划和修缮相对完整的村子。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林浦人就开始有意识地修护林家三祠和村内其他文物点了。之后林浦还成立了村乡文物保护小组和旅游组,旅游组由几个感兴趣的村民组成,他们在村子里积极奔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解说。
断桥
林峰空余时也会带着他的朋友在村子里走走,他因为热爱历史文化而加入了福州老建筑保护协会,曾经跟着他们到福州各个角落里考察老建筑。而林浦也藏着不少一行人感兴趣的历史,于是林峰常常会接待一些协会里来林浦调研的朋友,到了后来一些诗会或是画家协会的文人雅客们到林浦也都会找林峰带路。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大多和村里的老人待在一起,在断桥前的一方空地上乘凉,听他们讲讲林浦的历史。光是这断桥的故事,林峰就曾经听说过好几个不同的版本,这座真正意义上的断桥,一端有一座小小的马公庙,两旁还有两棵百年古榕,榕树的树冠巨大,承包了这一片的阴凉。又或是爬上九曲山找找遗落在山间的摩崖石刻,这些和历史交织在一起的村庄生活,比起城市里的快速、忙碌,让他更加愉悦。在林峰看来林浦的可看之处,即使用一篇文章也不足以道尽,不妨花上一天时间,自己亲自去一趟细细品味。
/
寻找南宋遗风
绕过正在修建的林浦公园,没走两步便会看到泰山宫,站在泰山宫的前埕,脚站立之处曾是文天祥的练兵台,想象多年前“平山点兵”的场景,骁勇善战的兵马在此操练,气派壮观。泰山宫对于皇室行宫而言算是简朴,但若是结合它的历史背景再看,便又会有另一番感触。
泰山宫
故事发生在南宋恭宗德祐二年,当时的首都临安被元军攻陷,恭帝与太后被俘虏,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便被迫南行,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与两位小皇子同行,在林浦绍岐码头登岸,南宋皇族的到来让林浦顿时热闹了起来。在林浦还没来得及享受几日好时光,元军便攻破了福州城,一行人又再次开始逃亡。在宋亡之后,林浦人将平山宫改为泰山庙,以此来祀奉南宋末年的益王和广王,表达对南宋王朝的想念。
绍岐村江边的绍岐石塔
林峰说,两位皇帝在林浦只是待了几个月,但是留下了不少皇家的生活印记。试着重拾这些星星点点的碎片,沿着闽江东面往绍岐码头的御道街,跟着赵昰从码头进入林浦的石板路走上一趟;夹杂于民房间一个逼仄的角落里,早已鲜少人问津的更楼,也在展示着当时的行宫生活。还有如今流传在林浦一带的民间传统锣鼓乐曲——安南伬,据说是当年益王的随从乐师把这种异国音乐传授给当地民间艺人,宋亡之后,林浦人依然时时演奏安南乐,之后又吸收了闽曲琴唱加强了管弦乐部分的演奏效果,演变为安南伬。如今在林浦也鲜少能够听到安南伬的演奏,只有在村中有热闹的祭祀活动时才能见到。
更楼
/
风光无限的林浦林氏
若是从林浦的另一侧进村,便会看到村口的尚书里石牌坊,往村子里走,巷弄间的“进士柴坊”下,时常有老人坐在石凳上乘凉,两处牌坊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林浦林氏一族“七科八进士”和“三代五尚书”的荣耀。这些历史对于当地老人们来说太熟悉了,问起所有的林浦人他们几乎都能对村里林氏家族的风光历史说上一二,可见林氏家族对这里带来的影响。也许最初谁也未曾想到当初只是为了避乱从河南迁徙而来的林氏,能够在林浦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姓氏,并出现了数位对这个村庄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的人物。
尚书里石牌坊
进士柴坊
若是想要了解更多林浦林氏的故事,把如今林浦还现存的几个祠堂走上一遭,就能感受林氏这个庞大的家族发展至今的脉络。其中最值得一看的便是林瀚为其祖所建的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这座林氏主祠堂,与各地宗祠不同之处在于:“林公家庙”只有取得功名、有突出贡献、成就者才能进主庙内,供后世供奉瞻仰。因此林氏历代能进林公家庙的不过寥寥几人而已。从家庙中屏门上的横匾两侧的楹联,又或是横梁上的各式牌匾上,还能看见林氏当年的显赫与辉煌。
濂江书院边的小巷
林浦林氏一族人才辈出,除了祖辈重视教育之外,南宋理学给林浦带来的文风昌盛,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朱熹曾经讲过学的濂江书院是这些举人、进士们学习的地方。后来濂江书院作为林浦小学的教学楼使用,林峰小学时也在濂江书院里上课,同学们就在小园林般精致的庭院里玩耍,教室的走廊外可以看到宽阔的江面,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林浦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濓江书院才被空了出来。
/
街巷间随处可见的民间信仰
林浦人崇祀先祖,因此在林浦能看到不少祠堂,林峰还记得每逢考试升学,村里的林公家庙便会有不少家长前来添上香火,祈求子女们能够考试顺利。除了祠堂,林浦还有许多神庙,以泰山宫里的南宋皇帝为主神,在供奉这些神明的同时,也将村里的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林浦的小巷呈“丁”字型,小巷的尽头都会有一座神龛,这也让林浦分为十一个角,每个角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即“角神”,如齐天大圣、太保、马元帅等等,职能大都是驱魔除邪,保境平安。这些角神让林浦一年之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也让村民们时常能热闹一下。每年正月十七晚就开始的迎泰山大典,是林浦最重要的活动,届时村民们会抬着童子泰山以及文丞相、张将军等身像巡游全乡,活动通常持续三到四天,祭后供品会分送全乡各户,并分发“林浦合境平安塔会”平安符,张贴各家各户门前。瑞迹寺的游神则在每年五月初二,这是村里自发组织的游神,所有上山的人在下山时都会收到福水和福米(糯米做的饭团蘸有白糖)。
齐天府
在村子里的生活其实并不丰富,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倒是让这些村民们稍显空白的时间变得充实不少,祭祀时的乡宴让大家凑在一块儿,餐桌间是聊不完的话题和乡情,当然还有最熟悉的家乡味,像是那注油海蛎,炸得金黄之后再过一遍冷油,外酥里嫩还保留了海蛎的鲜美,大概是出了林浦便尝不到的美味了。
走出林浦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细细回想这个村庄里老建筑间藏着的历史故事和家族荣耀,自然地融入到村里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林浦变得更加生动。
撰文?郑忱
摄影?池志海
有条江穿城而过连接大海
城内这些河道与古桥你走过吗
除了花茶,福州茉莉还可以这么玩
本地生活,四时做节有讲究
天冷了就到这些地方泡汤去
我们钻入社区,找到了最早的福州城
喝完咖啡还能去逛逛庙,社区街道里的老福州日常
三坊七巷、白马路,速览城市历史和艺文
这里每样都有刚好的距离和尺度,是生活的宜居
江港带来的街市
在福州滚街,多留点胃给台江
南台岛北边,古街与新区
探寻严复故里的山水好风光
这里不仅有超美的江景,还藏着帝师陈宝琛家族的故事
本文选自期“福州城市指南”
?
?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图中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