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不拆掉篱笆就会被社会抛弃

导读:大众化是我们中医的一个潮流,一个时代的特征。社会上对我们中医教育也有很多不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是老师,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来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苦衷,感到中医教育花了这么多钱,花了这么多人力,但是效果不是太好,至少我个人感觉不是太好。社会上对我们中医教育也有很多不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现在有的从师承的角度,有的从正规教育的角度评价中医教育问题。我感到这些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培养一些急需的人才。现在的中医界,什么人才最急需?并不是要多少高明的理论家,多少国医大师,多少领军人物,而是需要大量接地气的基层中医人才,包括中医爱好者。中医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养生类节目、民营中医药馆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追捧,民间又出现了大批中医爱好者、经方爱好者。大众化是我们中医的一个潮流,一个时代的特征。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搞中医教育的如果不认清形势,还把中医搞得神乎其神、看不懂、学不会,不拆掉中医行当中的篱笆、推翻门槛、让更多老百姓来学习,那肯定会被社会抛弃。如何把中医大众化的基础打得更好?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进经方的普及工作,让中医的文化基因真的在我们每个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大家不要以为中医那么难学,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伤寒论》翻开第一张方“桂枝汤”,里面五味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在厨房里就找得到。你只要能熬姜汤,就能熬桂枝汤。如果把里面的芍药拿掉,放几块排骨的话,炖出来满屋飘香。中医里面类似这种生活化的东西,最经典的合起来大概是多张方,最重要的就是张方。如果把这些全都掌握了,医生已经了不得了。这些方是哪里来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前人在生活实践中创制出来的。 从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一些方针来讲,基层中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现有的目标,所有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有中医服务,70%的村卫生室都要有中医服务。按照现在在册的单位数来推及,就需要66万中医人员,可目前现实中我们只有45万。医院、医院的中医科、民营医馆、个体诊所数量很可观,但我们现在的培养能力很有限。在这个问题下,我感到,需要一股民间的力量。比如,培训更多基层医务人员甚至是家庭主妇。如果家里人有小毛病,先在家里处理,那我们整个国家医疗保健的底就已经扎得非常牢。要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培训并不需要多高精专,短平快就可以。拿刚才说的张最经典的经方来讲,对医生来讲,需要全部掌握;对家庭来讲,记住其中最常用的10张就行。与此思路对应的培训模式是可以找到的。

本文来源中医梦想汇

润宁堂中医是一家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的连锁品牌。旗下润宁堂中医诊所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开设的合法医疗机构。内设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推拿针灸科、治未病科。由潮汕名中医陈泓璋主任领衔坐诊,旨在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一站式的中医诊疗服务。

自年办医以来,就诊数万人,疗效显著,且获得“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资格,品牌形象深入民心,深受患者好评。我们一直秉承“传中医精粹,强民族体魄”的企业使命和“良心医、良心药、良心价”的服务理念,以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为己任。本着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以疗效为根本,以健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特别是疑难病症的优势,特邀国内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名专家加盟,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医团队简介

陈泓璋主任

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获得者

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

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

润宁堂中医连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全科)主持人

陈泓璋,男,广东汕头人,生于年,出身于中医世家,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荣获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行医四十多年,临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科常见病及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儿科疾病、老年疾病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陈泓璋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jbyf/881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