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如果股票市场完全有效,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都有足够的理性,所有信息都会被及时传递与解读,证劵的市场价格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全部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市场价格应该就等于证劵的真实价值。
然而,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因为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加上贪婪和从众心理的影响,股票市场的定价时常会大幅度地偏离其真实价值。
格雷厄姆是这么描述的:“你的一位合伙人——名叫‘市场先生’——的确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每天他都根据自己的判断告诉你,你的股权价值多少,他还让你以这个价格为基础,把股份全部出售给他,或者从他那里购买更多的股份。有时,他的估价似乎与你了解到的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吻合;而许多情况下,‘市场先生’的热情或者担心有些过度,这样他所估出的价值在你看起来似乎有些愚蠢。”
“如果你是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或一个理智的商人,你会根据‘市场先生’每天提供的信息决定你在企业拥有的美元权益的价值吗?只有当你同意他的看法,或者想和他进行交易时,你才会这么去做。当他给出的价值高得离谱时,你才会乐意卖给他;同样,当他给出的价格很低时,你才乐意从他手中购买。但是,在其余的时间里,你最好根据企业整个业务经营的财务报告来思考所持股权的价值。”
市场先生的存在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在股票市场完全有效的时候,我们只能赚到公司盈利的那一部分,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市场先生过分悲观、出价过低的时候买入,在他极度亢奋、出价极高的时候卖出,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这就是巴菲特一再强调的: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