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无病三分虚,大热天消耗的气津怎么补回

本期导读

小暑后,即将步入暑湿蒸蕴的桑拿天,这几个养生秘诀,防暑邪、护心阳、生津润燥。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被雨水浸润的初夏在骄阳的不断催逼下,大步流星地迈进了小暑时节,滚滚热浪肆意地把大地围裹了起来。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又热又湿又闷,只能靠着空调续命的日子来了。

图源:摄图网

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趁着最炎热的时候还没有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调好身体,给身体一个精进的机会,顺利入伏,防暑邪伤身,秋冬少生病。

做好四「防」:避暑、养心、生津、护胃

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时期人体容易出现:出汗多、消耗大、易烦躁、易疲劳等问题。

图源:摄图网

而且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容易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所以安全度过暑热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阳暑、阴暑:避热但不贪凉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中医认为,中暑分阳暑、阴暑,「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

?阳暑

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

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且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须尽快救治。

夏天避热、防中暑,建议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出远门要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阴暑

「阴暑」的发病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夜间露宿室外,乘凉时间过长,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快速饮用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此时天气炎热时出汗较多,腠理疏松,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导致寒湿之气阻滞人体的气机,暑气不得散,出现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咽痛咽痛、四肢酸软乏力,皮肤发热却无汗、呕吐、腹泻等。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

因此夏天消暑千万不能过于贪凉:例如出汗后不可马上冲凉、少喝冰冻冷饮、注意使用空调、电风扇的时间等。

图源:摄图网

2、防「情绪中暑」:顾护心阳、平心静气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

中医讲五脏与季节相对应,夏季为心所主,我们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此时节,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静以养心」,让心静下来。闭目养神、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如大枣、葡萄、蓝莓、红小豆、莲子等。

图源:摄图网

3、防津液耗散:酸梅汤滋阴生津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消耗心脏阴液。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

当我们的津液大量流失时,单纯的喝水是不行的,要用滋阴的方法,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就是说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

酸甘化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酸梅汤,白天出太多汗,晚上喝一杯酸梅汤可以把流失的津液补回来,酸酸甜甜的酸梅汤,是夏天老少皆宜的消暑饮品。

酸梅汤的口感,酸中有甘,甘里又带酸,酸可收、甘可泄,尤为适合夏天饮用。

4、防食欲不振:少食冷饮、甜食

由于天气炎热,人的神经中枢会陷入紧张的状态,而内分泌也不十分规律,消化能力较差,容易食欲不振。

过度食用冷饮也容易造成食欲不振。冷饮对胃粘膜的刺激不小,会影响胃液的消化功能;同时,很多冷饮中都含有过量的糖份,过食含糖量多的食物,会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所以在小暑节气前后,尽量避免经常喝冷饮和冰镇食物。

润宁堂中医三伏贴启动啦

内容来源网络

润宁堂中医是一家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的连锁品牌。旗下润宁堂中医诊所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开设的合法医疗机构。内设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推拿针灸科、治未病科。由潮汕名中医陈泓璋主任领衔坐诊,旨在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一站式的中医诊疗服务。

自年办医以来,就诊数万人,疗效显著,且获得“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资格,品牌形象深入民心,深受患者好评。我们一直秉承“传中医精粹,强民族体魄”的企业使命和“良心医、良心药、良心价”的服务理念,以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为己任。本着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以疗效为根本,以健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特别是疑难病症的优势,特邀国内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名专家加盟,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医团队简介

陈泓璋主任

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获得者

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

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

润宁堂中医连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全科)主持人

陈泓璋,男,广东汕头人,生于年,出身于中医世家,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荣获世界华人医学领域成就奖,原国际健康研究会会员,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全科、儿科、妇科四主治医师。行医四十多年,临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科常见病及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儿科疾病、老年疾病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陈泓璋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cjzz/8807.html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大家知道肩周炎的症状

2、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解析常会患上肩周炎的

骨科疾病中,肩周炎是属于其中之一。很多人方肩部出现疼痛的时候……【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解析常会患上肩周炎的

骨科疾病中,肩周炎是属于其中之一。很多人方肩部出现疼痛的时候……【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