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所以人们通常也叫“五十肩”。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一针疗法,多半是从《灵枢》无字中悟出来的。常用穴位有:
1.阳陵泉病例:一位老职工因右肩周炎来诊,我在她的左侧阳陵泉找到了很显著的压痛点,使劲按压了几下,然后说:你活动一下肩部试试,她试了下说好一点,我说,我数一二三,数到三时候,你大声咳嗽同时活动肩部,等我说到三时候我把针扎了下去,等病人咳嗽和活动完了后,告诉我,怎么这么厉害,一针下去咳嗽几声就怎么活动也不痛了呢?
《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病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用阳陵泉治疗肩周炎。
2.条口常用条口透承山穴,简称条山穴。解溪和陷谷是胃经上的穴位所以也有作用。原因是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是由于风寒侵袭肩部,寒凝血瘀,不通则痛,属于实症。
3.鱼肩是自创一个穴位,此穴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因为此穴在鱼际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故名鱼肩。
4.三间用火柴头等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病人还有条状物,用0.5寸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太阳明大肠经自三间到肩偶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至45分钟。
5.后溪是小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肩后部,所以后溪穴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与三间穴相同。
6.束骨足太阳经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按全息理论束骨穴也正对应于肩部,便先用手按压其同侧的束骨,压痛非常明显,按压数下后询之肩部症状似有减轻,继用针针之,症状立刻缓解。
肩周炎不论其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程度如何,牵挂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只有一处疼痛者效果最好,一般一次即可明显缓解;如果疼痛范围很大,说明病在多条经,治疗时应首治疼痛最严重的经脉,但一次治疗一般不超过二穴,用多了效果反而不理想。所以同一肩周炎患者。可能今天针鱼肩,明天就要针三间,总之,辩证病在何经,就针何穴。取穴的准确和针后活动肩部非常重要。若想提高疗效,还可针疼痛处的阿是穴。起针时,应先起阿是穴,将主穴行一行针,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最后把主穴的针取出,开始的几次,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罐,以提高疗效。
传播中医∣健康生活天天分享![]()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