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炜
深港通启动三天,深股通资金分别净流入27.11亿元、19.39亿元及17.79亿元。与QFII、沪股通等外资一样,深股通北上资金的价值投资特征较为突出。
港交所公布的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数据显示,12月5日,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及海康威视买入金额均逾亿元,分别为3.72亿元、2.32亿元、2.08亿元。这三只股票买入总额约占当日深股通流入额的三成。潍柴动力、京东方A、平安银行、五粮液、中金岭南、洋河股份、海虹控股等7只活跃股买入金额均逾万元,分别为.27万元、.82万元、.39万元、.73万元、.55万元、.69万元、.07万元。
12月6日,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换了部分新面孔。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洋河股份、平安银行、海康威视、五粮液、中联重科、东山精密、圣农发展、同花顺等名列买入及卖出金额前10名,买入金额则分别为.42万元、.63万元、.88万元、.7万元、.76万元、.96万元、.13万元、.83万元、.73万元、.35万元。
深股通现有标的股票共只,包括深市主板只、中小板只、创业板只。透过上述两天成交活跃股可看到,深股通资金流向有两大特点。其一,偏爱业绩好的蓝筹股,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平安银行、五粮液等连续两天均跻身十大成交活跃股。格力电器12月5日受累于险资举牌概念股集体重挫而跌停,但没有阻挡外资买入的热情。按12月6日收盘价计算,格力电器动态市盈率10倍左右,股息率超过5%。该股估值低于深市股票平均水平,且业绩增长较为稳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达12.82%。美的集团动态市盈率10倍左右,平安银行动态市盈率仅6倍多,五粮液业绩稳定且是香港市场稀缺的白酒股,这些蓝筹股成为深股通买入热门均不意外。
其二,中小创标的以中小板股票入围居多,深股通与QFII选股眼光有相似之处。12月5日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海康威视和洋河股份来自中小板,没有创业板股票。12月6日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中小板股票占4只,创业板股票有1只。其中,中小板的海康威视和洋河股份均连续两天入围。海康威视是QFII尤其偏爱的中小板股票,9月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有4家QFII,其中,瑞银集团三季度增持.11万股。QFII及深股通看中海康威视,均缘于其业绩稳定增长,估值水平不高。该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8.65%;动态市盈率不到25倍,明显低于中小板超过50倍的平均市盈率。此外,洋河股份、圣农发展9月末十大流通股东中也有QFII列入。
根据/年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香港股市约50%成交额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中来自海外的机构投资者成交占逾一半,另约一半来自香港与内地的机构投资者。沪港通两年多运行实践表明,以机构为主的港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注重防范估值风险。深港通开通初期的深股通资金流向,与市场预期基本吻合,充分体现出价值投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12月5日和6日,沪股通分别净流出13.92亿元、3.97亿元。12月7日,沪股通净流入2.16亿元。虽然深股通3天的资金流入状况明显好于沪股通,但不意味着深股通比沪股通更受外资青睐。一方面,深股通刚启动,深市T+1交易,外资尚处于买入阶段,还未出现资金净流出现象。相比之下,沪股通运行已超过两年,随上证指数回调并失守点而出现资金净流出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北上的港资以机构为主,对有业绩支撑的蓝筹股特别是高股息率白马股较为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