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 从银塔原路返回析木镇,可以继续前行到姑嫂村方向去看石棚。一般介绍石棚的位置都说是姑嫂村,但其实石棚并不在村里,沿着来路继续前行还挺远,绕一个大圈。路边有明显标识,小土山道可以直接开到山上石棚处。本篇纯粹都是塔,揭过不提。
??再回到析(音si)木镇上去看铁塔。现在的析木镇就是当年古析木城遗址所在,上世纪时,古城城墙尚在,现在遗存就只有这座铁塔了。海城三塔金银铁,分别色如其名,金塔色黄,银塔色白,铁塔则色泽黝黑。
???铁塔外型挺好看,可惜就是周围环境太杂乱。位于居民区中心,电线纵横,唯一稍微合适的角度在西侧,但正值上午,逆光严重。
??三座塔从体量上来说,金大于银,银大于铁。从文保级别上来说,金、银是国七,铁塔是省保。但铁塔也自有其独特看点。铁塔上的佛造像和其它经典辽金古塔不同,每一面上是一尊单独的立像,双足分立于莲台之上,头顶上方有华盖。造像身躯饱满,雕刻甚精。由此推断,铁塔是辽塔的可能性更大。
??这六尊造像身份的认定比较困难,虽然都大致完整,但不少细部缺失。下面六图从正南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正南、西南、西北、正北、东北、东南。
??六尊都头戴华冠,南面和东北面上的二尊身披袈裟,双手于胸前合十,应该是佛装。其余的四尊都手中持物,如瓶、盘等,衣装上也似有璎珞、披帛,身份上应该是供养菩萨。除开手势的区别,两尊佛像都是正面肃立,而四尊菩萨像都略带侧身。
??如果说造塔者原意是将六面布置成两组一佛二菩萨的三身组合,但第二尊佛像又是在东北面,而不是对称的正北。这种组合布置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和其它辽塔造像上的严谨大不相同。再考虑到这座塔相对较小的体量,建塔者的民间色彩应该非常浓厚。
??
???史料上记载,铁塔建于金代,古建筑研究专家李宇峰说,铁塔建于辽末。当地百姓则流传说,铁塔建于唐代。铁塔上人物的服饰极像唐代服饰。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考古依据。现塔四周均为老式的平房住宅。修前塔身风化严重,雕刻也模糊不清。塔基因破损严重,年海城地震后被用水泥重新牢固。现铁塔的密檐和基座为年维修,塔身佛像是辽代原物。塔上佛像神态各异。年列入辽宁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补充资料:整个塔造型较小,高约10余米。塔基须弥座早已破坏,座上雕仰复莲瓣花纹。塔身六角有砖砌仿木圆形柱,有柱头,补间四铺作斗拱,每面有砖雕立佛一尊,高约1.5米,上有宝盖。第二层塔身较矮,每面有砖雕小坐佛两尊,形态各异,其上各层密檐用砖叠砌,略有收度,塔顶为覆钵式,铁刹杆插于其上。
关于析木城址:析木城城址位于海城市析木城镇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四周环山,中间盆地,来自孤山、岔沟、接文三条河流在其境内汇成海城河上游。在古代军事中,析木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便今天,析木也是去往岫岩、丹东、凤城、本溪的交通枢纽。
古城析木的遗址就在析木镇的镇中心,汉代及辽金时期古城较为繁华,城址主要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居住场所。据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城池为土筑方城,设有东、西两门。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城基宽8米,城外有护城河。城内高,城外低。20世纪80年代,城墙仍可辨认。城内西北角原有辽金二代建的铁塔寺,今寺已损毁,铁塔尚存。20世纪90年代,析木城城墙已无存。年,在城内西南角曾发现窖藏一处,出土汉代“半两”钱币十余公斤,共余枚。从发掘出土的陶器及农业用具来看,古城应建于汉代,现存城址应属辽金城址。
据史料记载,辽代于析木县置铜州广利军,设铜州广利军刺史一员,属澄州。金仍在这里置析木县,设县令一员,县丞一员,县主将一员,录澄州府。元大德元年(年),将澄州所属的临溟、析木二县俱废。
析木城城址现存众多历史遗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析木石棚。此外,还有龙凤峪山城、辽代金塔、铁塔以及为清代关外“一宫三陵”等皇家建筑烧制琉璃构件的黄瓦窑遗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