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肩周炎是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研经言·用药论二》中指出——“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六腑以通为用,与痛处贴膏,祛风之法,风之祛除,疾则愈也。”中招后胸肩关节除了疼痛,还会变的僵硬,好像冻结了一样.
所以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慢慢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爱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时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周炎的调理方法有很多,但专家认为以艾灸为主效果会更好,并且,艾灸时要以痛点为主。艾灸相关穴位可疏通气血,袪除湿邪,减少疼痛,从而治疗该病。调理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一般来说,若发现的及时,调理得当,可使发病时间缩短,运动功能更早恢复。
艾灸调理肩周炎,只需分三步走:
1、肩周炎早期(急性期)
肩周炎早期,风寒袭络,肩部漫痛拒按,得温痛减,受寒加重,肩部为持续性疼痛,尤其夜间为重,影响睡眠,并向肩部周围放射,病人不敢患侧卧位;活动时,如梳头、洗脸、摸背疼痛加重,肩部压痛部位广泛。
在肩周炎早期,一般都是疼痛症状较重的时候,所以调理主要是以温经止痛,预防病情恶化为主。其中,缓解疼痛可用艾灸,艾灸能驱除风寒、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此外,为预防病情恶化还可采用吊带制动和外敷肩周炎膏药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
艾灸取穴:痛点、大椎、肩井、天宗、肩外俞、秉风、后溪。
2、肩周炎中期(冻结期)
肩周炎的中期,经筋失养,肩痛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举臂不及头,后旋不及背,酸痛乏力,局部畏寒,得温痛减。疼痛减轻,肩关节呈“冻结状态”梳头、洗脸、摸背、穿衣均感困难,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明显,可持续三个月。关节囊及其周围结构,关节几乎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
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调理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调理手段可以为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取穴:上述穴位外,加曲池、内关、外关。
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汽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外,外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3、肩周炎缓解期(恢复期)
肩周炎恢复期持续约经半年至1~1.5年时间,炎症逐渐好转,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亦渐恢复,但往往活动范围不如病前。
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除了艾灸,还需加肩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先期已发生废物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取穴同冻结期,加强肩部锻炼!
几个肩部锻炼的方法:
1、两手抱头法。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周而复始。
2、爬墙运动。取站姿,患肩向墙,手指逐渐向上爬,直至感到疼痛而不能向上。
3、旋摩肩周法。取坐位,左手手掌贴于右肩,旋转右肩5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千万不要怕痛不运动!
治疗肩周炎与骨折“制动”观念完全不同,其治疗原则就是:活动,活动,再活动。因为只有活动锻炼才能把肩关节粘连的韧带、软组织一点一点撕裂开。
在进行锻炼时,想“解冻”处于“冻结”状态的肩关节,势必要经受“皮肉之苦”,至少要坚持两周有效锻炼,疼痛才能有所缓解!当然了,与此同时还要配合艾灸、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肩周炎康复运动贵在坚持,切忌过度运动,如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可能人为造成肌肉拉伤,形成新的粘连。
更多病症请扫客服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