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方法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后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压痛点者,在压痛部重点操作,如肱骨结节间沟部,治疗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范围应适当扩大。、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4.每穴点按后可在局部轻揉以缓解不适感。
5.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之第3法(摇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外方,用一手拿住伤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
3.点按缺盆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可以忍受最大幅度)6~7次,拿肩之手垫于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垫于腋下之手拿出,用拇指在痛处按揉,本法可重复二次。
6.取冈上肌腱第三法(摇按拔伸第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绕至头顶时使患侧之手尽量触及其对侧耳尖部3~5次,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拔伸,同时拿肩之手大鱼际在患处推按,本法可重复二次。
7.摇肩后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后外侧,先做摇法后将伤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本法可重复做二次。
8.内收牵拉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医者一手(如左侧患肩医者用右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以改善内收)2~3次。
9.托肘外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之前,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者外旋1~2次
10.牵抖上提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用力要轻柔、快速。
11.患肩局部轻揉,并搓、抖上肢。
注意:
⑴本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⑵在操作5~10法过程中每二法之间应加入轻揉、轻按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之称,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本病的发生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有外伤史。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与感染性病灶或内分泌功能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若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痹。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至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推拿手法是在关节可动范围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当关节因软组织肿胀疼痛而不能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时,能缓解疼痛,解除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能够保持组织的伸展性,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度,是现代康复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推拿手法等级分为四级,运用不同级别的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对肩周炎急性期、恢复期、缓解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重症肩周炎急性期治疗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每日治疗,治疗中产生的疼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了过度损伤造成新的出血、渗出引起再次粘连,也避免了过度用力造成骨折的危险,治疗对肩关节无损伤,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关节松动技术疗效显著,充分松动肩关节,符合肩关节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
赞赏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