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70000.html
看几本书不等于懂投资研究,甚至把它们倒背如流也不可以。
趋势交易也好,价值投资也好,都是很好的方法,但要看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你的性格,以及你的知识库是否足够丰富扎实,从而支撑得起你体系的运用。
长篇大论并没有用,但光实践不反思也会让自己踟蹰不前。
见字如人。阅读实际上是与作者一种交流,有益于自身思维的淬炼。
李录先生说价值投资是大道,他把价值投资用四个层次阐述了出来。其实不光是他说的四层意思。交易对人心力的耗损远甚于价值投资,因为每一分钟都在博弈。优秀的交易员都有“修仙”的资质。大部分平凡人(包括我)还是走价值投资这条路吧。
以前在私募的一位同事非常勤奋,每天晚上看公告,复盘涨跌停板,决定第二天要追的股票,时时长变时时新。相比而言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比较懒,喜欢看书,思考,讨论,你要问我推荐的股票,可能我半年以内给你的都是同样那几只。但这并不代表后者真的比前者懒。有可能后者在隐秘之处耗损了更多脑细胞,才得到那几个名字。
对新趋势新信息保持感知是一种基本功,但挣钱并不等于跟踪潮流。跟踪潮流和技术使你看起来很聪明,但不能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就投资。
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是一本很想早十年读到的书。跨越文史哲的广袤视野,对世间万物的透彻理解与柔软包容,让这本书与众不同。
1、李录谈市场先生:“市场先生其实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看起来学历很高,钱比你多,权力比你大,经验也比你丰富,个个都是高大上,很成功,有些甚至是你的上级。在你和他交手的过程中,短期看起来你还常常是错误的那方。你不断被领导训话,被错误挫败,就开始对自己所有的想法都产生怀疑了。这是我们在价值投资中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和障碍。”
(如果早一点看到李录这本书,也许当年曾经的纠结,自我否定之再否定的内心折磨会少一些)。
2、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资?李录并没有用“性格”去做标准,而是用了“品性”,品格和修养,而不是性格。
(性格千姿百态,索罗斯和巴菲特就完全不同,用性格去做定义,非常有失偏颇。做投资首先要明白并能承担受托人责任,有忠诚的品格,这才是最重要的)。
3、李录还谈了一个有趣的点。作为受托人,挣的是规模的钱,还是业绩的钱?这其实很现实。
4、李录说,“懂和不懂,衡量的周期是十年。如果是对知识诚实的人,你会一直坚持去揭晓这个谜底。”
(十年对一个人而言代表了很多,甚至也代表职业路径乃至生活的彻底改变。某种程度上,坚持意味着机会的丧失,即使你当时和现在都是对的。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还会坚持吗?)
5、很多人会过于活跃,寻找机会。频繁捕捞也是获利的一种方式。但有时候,等待或许是更好的一种方式。
(利佛摩尔说过同样的话。等待非常重要。非洲大草原中的狮子,总是在草丛中静静等待自己的猎物,然后一击而中。李录先生后面也谈到,一个人一生中,得到的机会,即使只有5、6个也足够了。但机会在眼前你是否懂得识别,就需要每天的积累。我以前有位同事有写交易日记的习惯,他说要善于总结自己,后来他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交易者而言,复盘自己非常重要:写的过程就是复盘自己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你会清晰地看到另外一个自己,所有的缺陷暴露无遗)。
6、莫里斯定律MorrisTheorem: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
7、两条牢不可破的道德底线:第一,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做是自己的道德责任,第二,要真正建立起受托人责任(FiduciaryDuty)。
8、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难在何处?价值投资的四个概念: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安全边际是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对价值的不确定,所以要以尽量低的价格购入;不要被“市场先生”所控制;对自己“能力圈”的界定很重要。李录先生提到:“当你觉得你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你不明白什么事”。
(什么是“明白”?我的理解是当你的认知超过市场上起码95%以上的人,你才能叫做“明白”。如果你只是看过一些报告和资料,只是去过公司几趟,缺乏真正的思考和提炼,那个不叫明白,那个叫了解)。
9、投资挣的是企业长期利润增长的钱,投机猜的是其他人在短期内的买卖行为(跟谈恋爱一样,总是猜猜猜比较累)。李录认为投机的部分是“必要之恶”,且长期看投机结果归零,所以如果投机的部分太大,社会会受到伤害。价值投资,和公司一起增长,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有益的。
(对这一部分,我倒是没有和李录先生一样的爱憎。利佛摩尔在我看来是很伟大的交易者,虽然最后命运唏嘘。世间万物无所谓对错,只有因果。选择适合自己的,但避免对他人做道德评判。我既不是高人,也不是完人,此生更无法做圣人。)
10、李录先生讲了指数投资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趣。他说:“指数投资为什么可以有长期回报?因为指数投资基本上就是全部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总和,如果投机者最终的结果归零,那么指数投资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的净结果”。我感到对这一理论有点无法反驳。
11、“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其实都不太一样,可保护的程度也不太一样。虽然我们要求的最终理解的标准一样,分析的方法一样,但实际上你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后最终得到的答案是,绝大部分企业其实是说不清楚的,也没法预测。很多企业本身的变化确实不构成持续的竞争力。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我会把时间都花在那些我看来更能够预测的行业里,然后在这些行业里面再去找找看”。
12、“投资行业是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的预测,对真实的理解和追求。我们认知上的很多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大脑是自然选择设计出来的机器,而我们要理解的现实却是文化进化的产物。这两者的根本矛盾,造成了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清晰和看问题的模糊,进而导致我们一系列错误的决策”。
海棠自在飞花![]()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