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人房洪瑾夕阳不老情如海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房洪瑾在家中学习。

初春的一个下午,夕阳伴着落霞点缀着晴空的绚丽。

“房大爷,您又来资助学生了。”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总是会出现一位熟悉的老人。老人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一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在市希望办主任张澍的印象中,老人言语不多,每次来他总是急切地直奔主题——捐资助学,很少提到自己的事情。今年老人拿出积攒的元,一口气资助了8个学生。一想到有8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可以继续学习,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虽已近夕阳,胸中有朝阳,这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鞍钢股份炼焦总厂退休人员房洪瑾。作为鞍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和雷锋同时期在原鞍钢化工总厂工作的耄耋老人,19年来他献身公益事业,始终关心关爱着下一代。

老骥伏枥志在奉献

位于铁东区长大某小区的四楼,一个女孩不住地向窗外张望。当期盼的熟悉的身影出现时,小女孩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个女孩叫璐璐(化名),是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二年级学生,她所期待的人就是房洪瑾爷爷。

房洪瑾与小璐璐合影。

房洪瑾与小璐璐“结对子”,缘于年5月鞍山市妇联开展的“春蕾工程”。在当天的会场,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小女孩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睛里流露出无助茫然的神情,引起了房洪瑾的注意。得知这个女孩不幸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行走,幼年时又遭遇父母离异,性格比较内向。房洪瑾非常同情小璐璐的遭遇。在市妇联少儿部牵线下,房洪瑾成为小璐璐的代理家长。

对于其他小孩子来说,牵着父母的手到公园游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小璐璐来说那简直是一种“奢望”。为了帮助小璐璐感受童年的欢乐,老人雇了一辆人力车,将小璐璐、小璐璐的奶奶和那个笨重的自制轮椅,一块儿拉到公园。在那里,房洪瑾带小璐璐坐电动车,看猴子、鸟儿、孔雀等动物。坐上电动车的小璐璐一改往日的忧郁,恢复了孩子的欢乐。小璐璐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公园玩,太感谢房爷爷啦!”看到她稚嫩、天真的笑脸,房洪瑾告诉自己这个孩子他帮定了。从此,房洪瑾经常来到家中探望小璐璐,陪她聊天,辅导功课,送去各种书籍、文具和好吃的东西。几年下来,房洪瑾带小璐璐游玩的照片装满了一本相册,为孩子的童年涂上了色彩。

小璐璐家自制的轮椅,原本存放在楼下,但存放的地方被拆除了。笨重的轮椅无法搬上搬下,小璐璐不能下楼坐车出行了。房洪瑾和老伴商量,用原本准备买自行车的钱,再凑上一部分,给小璐璐买辆轮椅。一贯支持房洪瑾资助贫困孩子的老伴,这一次有些犹豫了。她心疼地说:“老房啊,你现在年纪不小,身体又不好,成天东奔西走,骑你那辆老掉牙的车子,万一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房洪瑾连忙安慰老伴说:“小璐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闷在家里见不到阳光,不利于她的健康。自行车的事可以放一放,你说呢?”听了房洪瑾的话,老伴儿默默地把钱交给了他……就这样,房洪瑾花元钱给小璐璐买了一台折叠式轮椅,而当时房洪瑾每月的退休金不过多元。

当房洪瑾把轮椅送到小璐璐家的时候,小璐璐的奶奶激动地说:“你的退休金也不多,还省下钱给小璐璐买了这么好的轮椅,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您。”小璐璐的爷爷握住房洪瑾的手久久不放,激动得热泪盈眶。

房洪瑾与小璐璐合影。

时间不知不觉走过,眼看着小璐璐快成年了,房洪瑾将不再是她的代理家长。考虑到小璐璐以后的生活,房洪瑾提前两年以小璐璐奶奶的名字开了个账户存折,每年定期存进去元钱。在小璐璐18岁生日那天,房洪瑾将本利合计元的存折交到她手中,鼓励她以此作为启动资金做点小生意,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从年捐助第一笔元助学款,救助岫岩红旗营子乡塘坊标小学一年级学生姜锦玉(化名)开始,房洪瑾的助学之路越走越远。如今像小璐璐这样受到房洪瑾资助的孩子共有68名,他们遍布于鞍山及海城等周边各个城区。十九载风风雨雨,捐资助学献爱心,房洪瑾从未间断,老人用本就不多的退休金,先后资助特困学生、残疾儿童及向灾区捐款达4.2万元。

“房爷爷您好,今天我收到了您捐给我的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您真是一个大好人,已经退休了还捐钱给我,我真的很感谢您,是您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人,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报答您和所有关心我的人。”每当读着受资助孩子寄来感谢信,那质朴的话语使房洪瑾的眼睛一次次模糊。“我只做了一点事情,却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孩子带来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老人有一个愿望,就是到自己90岁的时候,资助的孩子要达到90个,让这些孩子们都能背上书包上学堂。

昔时恩泽今日回报

走进位于立山区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70平方米的老式楼房,这里就是房洪瑾的家。家里没有时髦的装饰,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切都是那么的简朴。老人的房间里,摆放的都是这些年关心下一代工作获得的全国、省、市各种荣誉证书,算起来有50多个,加上一些奖牌和红花等,将屋子映衬得暖暖的。

谈及长期资助孩子的动力,房洪瑾老人说:“当年如果没有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我无法完成学业,更何谈未来。所以,我要在有生之年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有美好的未来。”

房洪瑾在楼下健身。

原来,房洪瑾成长于山东省潍坊一个贫困家庭,靠着亲戚的帮助读完高中。在大学期间,他依靠国家的人民助学金完成学业。大学里,他穿的基本都是同学们的接济品。有位同学送的大衣,他竟穿了三年直至毕业。脚上穿的鞋,是学校化工厂实验室为胶鞋厂作鉴定时用的样品,常常是大小号混号穿、鸳鸯拐混穿。接受并感受恩惠,造就了房洪瑾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份感恩的心,激励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报答人民和社会的恩情。

年11月,房洪瑾看到《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我国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消息。一想到我国有很多孩子面临失学的危机,回忆自己当年面临失学的心情,老人坐不住了。老伴梁巧珍看出了老伴的心事,也支持他救助特困学生的事情。夜幕下,老两口儿在台灯下算起了账……年的时候,夫妻俩退休金合在一起不过多元。他们想着虽然不太多,但只要平时省一点儿,还是可以帮助孩子们的。

年11月27日上午,房洪瑾顶着凛冽的寒风,敲开了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大门。此后,老人经常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查看贫困生的资料,挑选需要帮助的孩子。19年来,老人风雨不误。年妻子不幸患上直肠癌,需要承受不菲的手术费用和后续药物治疗等相关开支。对于这对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夫妻来说,这可是不小的数目啊。在如此大的打击下,夫妻俩始终惦念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从来没有间断过资助孩子。妻子至今还在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卡上衣,房洪瑾从不乱花一分钱,只想着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在房洪瑾的心中,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和好心人的帮助,因此要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在那个长长资助名单中,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地区——海城市西四镇。当年老人下乡劳动8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房洪瑾得到了一家朴实农户的悉心帮助和鼓励,使他有勇气度过最难熬的岁月。因此,老人在希望办看到这个地区的贫困孩子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资助。

房洪瑾在家中给资助的孩子回信。

海城市西四镇西四小学一年级女孩程程(化名)就是被资助的孩子之一。老人不仅提供资助金,还多次回到那里看望和鼓励孩子。每次看望小程程,孩子总是亲热地挽着房洪瑾的胳膊不放,“房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总是来看我,太感谢您了。我已经进班级前五名了,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报答您。”看到孩子的阳光般的笑容,房洪瑾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老人热心公益,只要是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哪里发生灾难,总要想办法献上一份爱心。年长江发大水捐元;0年保护母亲河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元;9年及年玉树泥石流和舟曲地震,三次向市红十字会捐款共元;四川庐山地震电汇北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元;4年印尼海啸,坚持三年向市慈善总会累计捐元……

元、元、元,一笔笔资助看似不多却可以圆一个贫困孩子“求学梦”,可以帮助处在水深火热的灾民早日重建家园。对于一个完全依靠退休金度过晚年的风霜老人来说,这笔笔“细水长流”的资金累加起来可是不小的数目啊!

扎根于心底的信仰

平日里,房洪瑾经常翻看着自己的宝贝——一张张“结对救助卡”、特殊党费收据等。每到这时,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房洪瑾经常说,学雷锋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房洪瑾所在的原化工总厂是雷锋曾经工作的地方。年11月,雷锋从千里之外来到当时新中国生产建设最火热的一线——“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六年前,房洪瑾也是怀揣着满腔的热忱来到这里,在当年的鞍钢“三大工程”建设,以及鞍钢大规模焦炉工艺改造中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尽管两人同时在鞍钢,却彼此不认识,但是雷锋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激励着他。

房洪瑾常常在想,雷锋在短暂的生命中做了那么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我要向雷锋学习。雷锋能做的,我也能做。对于房洪瑾资助的行为,曾有退休老同志说:“房工啊,你资助很多孩子,是否想过将来有一天,他们在你的感动下努力上进。你脸上有光了?”他总是笑着回答说:“我不求回报,只是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房洪瑾与老伴合影。

每次捐款,他都叮嘱希望工程办公室不要透露自己的姓名。“我做这件事情从未想过回报,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老人说。受资助者不知道房洪瑾的身份,甚至不知道房洪瑾是爷爷还是奶奶。有一封来信竟称他为“解放军叔叔”,这竟使老人非常高兴和愉快。“因为解放军是做好事的集中代表,我的行为居然也给解放军增加了光彩,比只感谢我个人更有意义啊。”老人笑着说。

对于房洪瑾来说,助人早已经融入自己的血脉,成为一种本能。得知灾区人民受苦,他主动捐款;看到居民家中起火,他不顾个人安危帮忙救火;在路上拾到钱包,他几经辗转寻找失主;见到小区雨后积水难出行,他主动掏腰包买水泥解决。“能在党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房洪瑾说。

捐资助学、扶危济困,老人的善举广为人们所知。房洪瑾好比是一块“磁石”,将炼焦总厂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干部吸引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来。在房洪瑾的影响下,关博文老人从年开始加入到捐资助学的活动中来。几年下来,关博文老人已经捐资3元,资助13名贫困学生。今年,89岁高龄的关博文老人因为腿不好的原因,一直没能捐助上。老人心里非常着急,想着腿一好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希望工程”办公室。

多年来,每到大学生入厂、学雷锋纪念日以及公司举办一些大型公益活动的时候,房洪瑾和关工委其他老人都会到场,为青年人讲述学雷锋的感受,引导、鼓励青年人扎根岗位,不怕吃苦,干事创业。鞍钢股份炼焦总厂的团委书记闻晓丹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炼焦总厂举行的雷锋文化论坛上,房洪瑾说过的一句话:“帮助别人的人比接受帮助的人更快乐,就像是花钱买了一剂长期享用的快乐良药一样。”这句生动而朴实的话深深地感动和鼓舞在场每一名青工。

在房洪瑾精神的带动下,这个厂团员青年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面向厂区学雷锋、走向社会学雷锋,使明德向善和岗位建功在青年中蔚然成风。该厂学雷锋小分队连续30年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一条街”活动,在总厂主干道上设立便民服务点,为过往职工修车打气。近三年,累计为过往职工修车打气0余台次。每逢年节,雷锋小分队还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义务奉献。几年来,累计为福利院儿童赠送图书、玩具、衣物等慰问品多件,相继捐款余元。

“同雷锋一样,房洪瑾总是默默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提起房洪瑾,鞍钢股份炼焦总厂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郑雅清不禁竖起大拇指。在房洪瑾的影响下,鞍钢股份炼焦总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人们,积极参与到向鞍钢困难职工子女捐资助学活动。多年来,尽管家庭条件各不相同,老人们都会竭尽全力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每年这个委员会筹集的资助金金额常常居于公司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鞍钢、鞍山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房洪瑾早已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但是老人总是克服一切困难,用自己的辛苦和捐助奉献社会。因为在老人的心中,学雷锋不仅是自己的一份事业,更成为一份扎根于心底的信仰。老人总是说:“一名共产党员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作奉献,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言,所以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学习。”如今,房洪瑾的照片悬挂在雷锋纪念馆,使青年们在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传人活动中,受到更直观的教育。

“我们要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是房洪瑾老人的诺言,也是越来越多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爱心人士集体的誓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zlyw/7087.html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多数肩周炎早期症状逐

肩周炎发病时肩部会有冷风进入,肩痛,抬臂、举臂困难。而且肩周炎早期症状好……【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从病因角度解析肩周炎

从病因角度进行肩周炎的分型是比较科学的,是许多骨科专家认可的……【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从病因角度解析肩周炎

从病因角度进行肩周炎的分型是比较科学的,是许多骨科专家认可的……【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