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魁山(年~),河北安国人,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年)学习针灸医术,年考取中医师,年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主治医师,年合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并给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医院,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临床常见证候治疗的主、配穴选择规律
昏迷者急醒其神,以救危脱昏迷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为神明失用的临床表现,可以出现在多种危重病症的过程中。其病机或因清窍被蒙,经络之气厥逆不通,或因阴阳欲脱,以致“神明”失其作用而成。
主穴:人中。督脉属络于脑,人中系督脉、手阳明和足阳明之会穴,是人体最重要的醒神开窍之穴,昏迷者必先取之。取穴时,首先固定患者头部,以免患者摇头时,针被带出体外,施术时针向上斜刺,针尖直达鼻中隔,以患者目内泪水充盈为度,目中泪液充盈说明病有转机,神醒闭开。
1.中暑昏迷症见脉虚数、身热、汗出、口渴,多因暑热内迫,耗气伤津,气火壅遏,阴阳之气逆乱所致。先针主穴人中用泻法,以泪出为度,配承浆,以助人中开清窍;
如泪出而不睁眼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泄暑热,调和阴阳之逆乱;
醒后汗出不止,针气海用平补平泻法,以益气养阴,共同达到清暑泄热,开窍醒神之功。
2.中风昏迷中风昏迷分闭证、脱证。
闭证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脉象弦数,多因气火冲逆,血气并走于上,痰浊堵塞窍络,脏腑经络功能失常,阴阳之气逆乱所致。先针主穴人中用泻法,促其眼泪流出,以开闭通窍;配承浆、十宣点刺出血,泄壅热,通气机;合谷用泻法,开噤、泄热;丰隆为胃之络穴,通脾胃之气机,降痰化浊。共奏降痰开窍、清热熄风之功。
脱证症见突然昏倒,目合手撒,遗尿,四肢厥冷,脉象细弱,多因真气衰微,元阳暴脱,阴阳之气离决所致。先针主穴人中,用补法,使其眼泪充盈,以开窍醒神,配内关、神阙,用大艾炷隔盐重灸,以苏醒为度。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穴,三焦元气之所出,联系命门真阳,是阳中有阳之穴。脐为生命之根蒂,太艾重灸,能回垂危之阳,补气固脱。
3.晕针昏迷因扎针发生晕针,突然昏迷,汗出脉微,多因病人体质虚弱,正虚不胜针力,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的脉象,先针主穴人中,用补法,边捻边进,使其眼泪充盈,以苏醒为度;
如醒后眼不睁,取中冲用补法,以调节阴阳,助人中以开窍苏厥;
如汗出脉微,配内关用关闭法,使针感传向胸部,用补法,以振奋心主之机能,补心气而恢复神志。
4.失血昏迷多因妇女血崩流血过多引起脱气所致。出现神志昏迷,脉微欲绝,四肢厥冷。由于气与血联系密切,大失血后,血脱精亡使气失其依附,随之引起脱气。先针主穴取人中,用补法,针尖达鼻中隔后,推弩顶住,促使病人仰头提气,达到提气摄血之效,补血必求肝与脾,肝为血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肝、脾两经之井穴大敦、隐白用补法,针尖向上推弩,以升气摄血;气海为元气之海,用补法以补气;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用补法以养阴,诸穴合用,以培元固本,补气救脱。
例1:中暑昏迷。
年7月,北京顺义衙门村巡回医疗,田某,男,39岁,农民,盛夏季节,天气炎热,在田野烈日下锄地,突然头昏心慌,出冷汗,昏倒在地,口唇指甲青紫,寒战发抖,手足冰凉,胸腹灼热,脉细数。证系暑热壅遏,经络阻滞。采用清泻暑热,开窍醒神之法治之。先针人中,向上斜刺,针尖刺抵鼻中隔,用泻法,以泪出为度,配承浆、十宣用点刺法出血,针后,神志清醒,口唇指甲青紫好转,又针合谷、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寒战、手足冰凉、胸腹灼热等症逐渐好转,因体乏无力,饮4杯温开水,休息1小时即愈。
例2:中风昏迷。
年12月,北京安定门外鸿安木厂出诊,王某,男,59岁,经理。2天前突然昏倒,卧床不醒,神志昏迷,检查眼睑闭合,牙关紧闭,体胖,面赤,气粗,喉中痰鸣,痰声如锯,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血压25.3/13.3kPa,脉弦数。证系气火上逆,引动肝风,痰浊壅盛,蒙闭清窍所致之中风闭证。采用平肝降逆,熄风豁痰,启闭开窍之法。先针人中,向上斜刺,用泻法,以泪出为度,配十二井,点刺出血,合谷、丰隆、太冲用泻法,留针20分钟,针后患者睁开双眼,张口欲言,但不能发音,右侧仍不能活动。第2日复诊,昏迷、痰鸣好转,能进饮食,但仍不能说话,有时昏睡,血压22.7/13.3kPa,针人中,配风府、风池、合谷、丰隆、行间用泻法,留钟20分钟,针后神志即清醒。以后针风府、风池、百会、肩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治疗46天,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即愈。
咳嗽者理肺止咳,勿忘五行咳嗽多为肺的功能失调所致。内伤、外感均可引起,故在临证时要仔细鉴别。辨证准确,施治方能无误。
外感咳嗽,均有外感兼证,此处只谈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的治疗。主穴:肺俞、大椎。外邪束表犯肺、肺气失宣,取肺之背俞肺俞穴以宣肺,此为阴病行阳,从阳引阴使客邪外出;大椎为诸阳之会穴,可扶正祛邪,二穴合用能宣肺解表。
风热咳嗽,症见咳而不爽,痰稠而黄,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数。多因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灼津液所致。先针主穴,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配少商点刺出血,以清热宣肺、疏经止咳。
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色白,恶寒,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多因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先针主穴,配风池、列缺用烧山火法,使其产生热感出汗,风池为少阳、阳维之会穴。用烧山火法,能发散风寒。列缺为肺之络穴,能宣肺利气,四穴合用能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肺主气,肺气虚或肺气实都可引起咳嗽,治疗方法是:主穴取中府、经渠。中府为肺之募穴,针向外下方肋骨上缘斜刺,使针感向胸腔传导,能调肺气。经渠为肺经之经穴,五行属金,为肺金之本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能理肺止咳。
气虚咳嗽,症见咳嗽无力,言语低怯,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多因肺气亏损所致。先针主穴用补法,配膻中用灸法,能补气益精,理肺止咳。
肺实咳嗽,暴咳而音哑,声高气粗,胸部满闷,舌红苔白,,脉沉实,多因肺气壅塞,不得宣降所致。先针主穴,配尺泽用泻法,肺属金,合穴尺泽属水,水为金之子,取尺泽为实则泻其子。诸穴合用能宽胸降逆、清肺止咳。
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也可以影响肺而致咳嗽,治五脏之咳,应取其俞穴,治六腑之咳,应取其合穴。
肺咳:症见咳声嘶哑,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津,脉细数。多因肺阴亏耗,阴虚内热,肺气失宣所致。取肺之俞穴太渊、肺俞,配募穴中府,用平补平泻法以清肺;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照海用补法以养阴,列缺用泻法以清肺,4穴合用,可起清肺养阴,宣肺止咳之功。
大肠咳:症见咳则矢气,取曲池、上巨虚,配天枢、太渊、偏历用平补平泻法。可以调大肠,润肺止咳。
心咳:症见咳则心痛,咽肿喉痹,口干,心跳,舌红,脉滑。多因心火上炎影响肺气肃降,取心之俞穴神门、心俞用泻法,以安神,配心之井穴少冲,点刺出血,以泻心火,肺之井穴少商点刺出血,以疏肺气,解胸闷,3穴合用可起清心肺、消喉痹、止咳喘之功效。
小肠咳:咳则遗矢,取小海、下巨虚,配关元、列缺用平补平泻法,能通调小肠,益气止咳。
肝咳:咳则两胁痛,不可转侧,转则咳剧,舌边红,脉弦。多因郁怒伤肝,肝旺侮肺,肺金失降所致。取肝之俞穴太冲、肝俞,配荥穴行间,用凉泻法,使肝火得平,肺金不受其侮:肺之原穴太渊,络穴列缺,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止咳,4穴合用可起到清金制木、平肝润肺之功效。
胆咳:咳则呕苦水,取阳陵泉,配丘墟、太渊、列缺用泻法,能泻胆热,清肺止咳。
脾咳:症见咳甚流涎,痰多色白,少气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无力。多因脾虚日久,运化无权,聚湿生痰,痰湿阻肺所致。取脾之俞穴太白,属土,为土中之土,用补法可培土以生金,配脾之合穴阴陵泉,用补法能健脾助运,肺之俞穴太渊用补法能补肺气,诸穴合用湿痰可除。
胃咳:咳则干呕,取足三里,配列缺、内关用平补平泻法。能健胃宽胸、理肺止咳。
肾咳:症见咳嗽兼喘,气短腰酸,面白微肿,脉沉细。多因肾虚纳气无力,金水不能相生所致。取肾之俞穴太溪、肾俞、合穴阴谷用补法以补肾益气;肺之俞穴太渊、肺俞、络穴列缺用平补平泻法,以止咳化痰;肺肾同治、金水相生,咳喘可除。
膀胱咳:咳则遗尿。取膀胱之合穴委中,配原穴京骨、肺之背俞肺俞、络穴列缺用补法,以补益肺气、约束膀胱。
例:内伤咳嗽。年10月,北平门诊,赵某,女,52岁,工人。咳嗽5年,每年冬季病情加剧,久治不愈,有时连续咳嗽,咯痰黏稠费力而量少,有时咯痰稀白滑利而量多,咳嗽重时常有胸闷、气喘、气短、疲乏无力、食欲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证系久咳伤肺,肺虚及脾,脾虚生湿,湿痰侵肺。采用补益肺气,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之法治之。先针肺俞、脾俞、百劳,用热补法,使温热感传到胸胁,不留针,配膻中、太渊、太白,用补法使针感传到四肢末端,丰隆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足趾,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针治1次后咳痰减少,针治18次即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呕吐者降逆止呕、和中健胃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呕吐,常为多种病证的兼见之症。此处只谈胃失和降,其气上逆所致呕吐的配穴。
主穴:内关、足三里。内关系手厥阴之络穴,通阴维脉,属心包,历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故有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的作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有调理脾胃、导滞降逆之功。针内关时,患者上肢放平伸直,手掌略比肘高,针足三里时,下肢放平伸直,足略比膝高,用关闭法,使其感应向上传导,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一30分钟,即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1、饮食伤胃,消化不良
症见吐物酸臭,嗳气厌食,胃脘胀痛,舌苔厚腻,脉象弦滑。多因饮食不节,宿食不消,致消化功能失常,胃气受阻,不得下降而致。如只呕不吐,先针主穴内关,呕吐并见先针主穴足三里,配公孙、中脘。公孙属通太阴脾经通冲脉,内关、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使感应向上传导,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一30分钟,可调中焦而平冲逆之气;中脘为胃之募穴,针尖向下斜刺,用泻法,使上腹部的沉胀感,向下传导,可助足三里消食止疼,导滞降逆。
2、郁怒伤肝,肝气犯胃
症见恶心呕吐,吞酸反胃,胸胁胀满,口苦,脉弦。多因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不得下行所致。先用俯伏位取配穴膈俞、胆俞,针尖向外侧肋骨上缘斜刺,使感觉沿肋内放散,不留针;再针内关、期门、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一30分钟,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以疏肝理气;中脘、内关、公孙,以降逆和胃,肝气得舒,胃气得降,呕吐可止。
3、脾胃虚寒,痰饮内停
症见面色胱白,身倦无力,口流清涎,呕吐时作,胃纳不受,舌淡苔白,脉象沉迟。多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痰饮内停,胃失和降所致。先针脾俞、胃俞用补法或灸法,使患者背部有温热感,再针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用热补法,使腹部和四肢有温热感。脾俞为脾之俞穴,以健脾助运;中脘、胃俞为俞募配穴,加梁门以调理胃气,用补法加灸以益胃温中,而化痰饮,则呕吐自除。
4、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症见干呕烦热,舌红少津,脉象虚数。多因热病伤津,耗伤胃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所致。先针主穴内关、足三里,配中脘、胃俞为俞募配穴,用平补平泻法。中脘、胃俞可和中健胃。如胃热亢盛,内关、足三里用泻法,以降胃气而清热生津,干呕可止。
例:肝气呕吐。年9月,北京广安门外出诊,李某,女,36岁,工人,因与邻居闹纠纷,生气后胸胁胀痛,恶心,泛酸,不思饮食,食后即吐已2天,经X线检查,胃部未发现器质性改变,经各种治疗未见好转。检查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系郁怒伤肝,肝气犯胃。采用疏肝解郁,和胃止吐之法治之。先针内关、足三里,配中脘用平补平泻法,行间用泻法,留针30分钟,呕吐即止。第2日复诊,呕吐未发,但仍恶心、胸脘胀痛、不思食,仍按上述方法加配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加减施治,治疗5次即愈信。
便秘者通调腑气,助运通便便秘是指排便时间延长,通常在4-7天以上排便1次。常见的有热秘、寒秘、气秘、血秘。病因虽然不同,但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主穴:大肠俞、天枢。二穴合用为俞募配穴,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自能恢复正常。针天枢时,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下腹部扩散,患者小腹有下坠感;大肠俞直刺,使局部酸胀,针感向骶髂关节放散。如腹部触诊,无腹胀、痞块、硬结,并不下坠,虽数日大便不解者,不可滥用泻法,以免正气受损。
1、热秘
症见大便干结,腹痛拒按,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沉有力,多因阳火偏旺,阴津不足,大肠失调,腑气不通所致。先针主穴,配支沟、曲池、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四肢末端。支沟为三焦经之经穴,三焦得通,津液下达而胃气得和,腑气自调;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之合穴,以泄热保津。腑气通调,大便可通。
2、寒秘
症见面色清淡,四肢不温,小便清白,腹痛喜温,大便艰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多因阴寒内结,阳气不运,痼冷沉寒所致,常见于年老体弱之人。先针主穴,配中脘、大横、足三里、丰隆用热补法,使腰骶、腹部和下肢产生温热感。中脘、大横可温中散寒;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丰隆为胃之络穴,可通调腑气,共同达到助运通便的目的。
3、气秘
症见面色恍白,精神疲乏,大便费力,并不干结,舌淡嫩,脉虚弱。多因肺气不足,大肠传送无力、糟粕停于肠道所致。先针主穴,配次髎、尺泽、中脘、足三里用补法,使针感传至腰骶、腹部和四肢末端。肺主气、肾纳气,次髎、尺泽能补肾气、肺气;中脘、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共同达到助运通便的目的。
4、血秘
症见大便秘结难下,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燥少苔,脉象细涩。多因精血不足,肠道无血以滋、无津以润,大便涩滞难行所致。常见于血虚津亏的患者。且发病缓慢,病程长。先针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支沟透问使,用泻法,次髎、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使针感传到腰骶、腹部和四肢末端。支沟透问使用泻法,是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配穴;次髎、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以养血益精,滋水行舟,共同达到养血通便的目的。
例:积热便秘。年5月,北平门诊。孔某,男,30岁,工人,因嗜食辣椒,大便秘结,经常三四天大便1次,且排出费力,伴有头痛头胀,恶心已2年。检查腹部胀满,脐周围压痛,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有力。证系频食辛辣,阳明积热,耗伤阴津,大肠失润,腑气不通。采用清热保津,泻热通便之法治之。先针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不留针,天枢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会阴部,配曲池、上巨虚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手指和足趾,留针30分钟,起针后40分钟即排便,但粪便干硬,外夹有水液。隔日针1次,连针5次后,大便通畅,头痛、恶心等症也随之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白癜风照片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