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肩周炎是以颈椎病变引起的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肩关节疾病,又称颈肩综合症。当颈部症状不明显,而肩部症状突出时,极易误诊为肩周炎。因此,当“肩周炎”久治不愈时,也要查查颈椎,也许病根就在颈椎。
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现在仍处于摸索阶段。江振家研究发现,颈源性疾病是颈源性肩周炎致病的源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肌肉群受C5~T1神经支配,参与完成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当颈椎发生病变时,造成颈椎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神经性的肌肉痉挛性疼痛,若这种状态进一步加剧,则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发展成肩周炎。王希等人认为,颈源性肩周炎的实质是存在两个因素:首先是颈神经损伤。肩肱关节和周围的滑液囊主要受C5-6神经支配,当C5-6神经被卡压而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次是肩部关节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当肩部关节发生病变时,易使肩关节内产生炎症,导致粘连的产生,从而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卢心宇则认为肩部的血管和感觉运动均受颈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当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退变、无菌性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等发生时,会刺激和嵌压脊髓、交感神经以及血管等,使肩关节及其周围出现神经性反射痛,肌肉和血管痉挛性疼痛,形成了颈肩痛症的初期反应。由于肩部肌肉和血管痉挛,导致肩部神经营养不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失常、组织缺氧而产生乳酸,这些反过来又刺激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神经末梢,形成恶性循环,使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再加上本身肩部因疼痛而活动受限,久而久之,肩关节周围组织开始萎缩粘连,最终导致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双卡效应”可能是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机理。所谓“双卡”即当近端神经根被卡压时,通常不会引起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当该神经的远端再次受到卡压时,纵然是受到非常小的压力,也会产生疼痛过敏症状。通俗地讲,颈源性肩周炎形成的相关性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由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和肩部合并颈部病变所致;二是由颈部神经根通过反射导致肩关节局部的功能受限,而产生无菌性炎症与组织粘连,起初可无明显症状,但当已经敏感的颈部神经再次受到刺激或卡压时,就会导致“双卡效应,从而产生颈源性肩周炎症状。
临床表现颈源性肩周炎与肩周炎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为:均有肩部疼痛、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所不同的是颈源性肩周炎疼痛位置深在,其性质多为酸胀,疼痛以夜间为甚,疼痛及压痛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肩关节周围,还可牵涉到枕、颈、肩胛骨脊柱缘、背阔肌、胸大肌、肘关节外侧和前臂桡侧等部位。
诊断要点
(1)颈源性肩周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以35岁以上中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病人疼痛部位主要在肩关节,有时可放射至肘关节、腕关节,更有甚者放射到肩胛部、颈肩部。
(3)疼痛主要以钝痛、酸痛、胀痛或麻痛为主。
(4)患者发病期间常伴有心理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失眠、心烦、多疑等。
(5)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个月以内肩关节周围组织为假性粘连,超过1个月则为真性粘连。(6)通过辅助检查,如颈肩部CT片、X线摄片可显示颈椎椎体增生,锥间隙狭窄呈阳性表现,而肩关节则呈阴性表现。
治疗当以治疗颈椎为主,肩关节为辅。
(1)小针刀、神经阻滞、推拿按摩、针灸、理疗
(2)牵引、拉伸、普拉提
(3)颈椎介入治疗:射频、臭氧、等离子
(4)药物、中药等
赞赏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