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投资界大佬嘉实基金首席投资官邵健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内容简介《趋势的力量》这本书反映了最近3年迅雷老师从宏观经济到资本市场研究的系统理论框架和逻辑演绎过程,体现了他的发散和系统思维特征。不同于其他学者对于寻找“历史拐点”的主观偏好,他始终认为人生的时光与浩瀚的历史相比就如流星一般短暂,人的一生中见证不了几个拐点,只能客观地把自己放在追随者的角度,去观察趋势的萌芽、形成、扩散和强化的过程。这本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逻辑严谨,从多维度自上而下地发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大趋势,对投资当下和把握未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高成长是最宽阔的“护城河”

——对话嘉实基金首席投资官邵健

邵健曾是我在君安证券研究所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同事,当年所内不少研究员如今都已成为著名投资大咖,而邵健就是当年诸多优秀研究员中的佼佼者。尽管他已经离开卖方分析师行业并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多年,而且已是基金界长期业绩最佳的少数几位基金经理之一,但他一贯低调谦逊,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这次肯与我对话,想必也是看在老所长的面子上。如果说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有大满贯,那么,基金行业的大满贯是什么呢?或许是10年期、5年期、3年期、1年期业绩的业绩最佳吧。而这些邵健都得过。资本市场变幻莫测,各类风险防不胜防,而他的投资业绩为什么一直那么稳定呢?贯穿对话的全过程,发现他的核心观点就是追寻高成长的伟大而卓越企业,构建高成长组合,因为企业的高成长才是抵御系统性风险最宽阔的“护城河”。我是从宏观维度研究大类资产配置的,但基于宏观视野构建的资产组合,充其量只能跑赢全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而邵健构建的组合目标似乎是冲着10年10倍的目标去的。从中国的名义GDP增速均值看,过去40年增长非常惊人,即便是最近10年也在10%以上。过去10年某些细分子行业的年均增速在20%~30%,乃至50%的不在少数,这也支持了邵健追寻高成长的逻辑。因此,从投资的“选择自由”角度看,我们的确有充足的理由对未来保持乐观。

如何选到伟大的企业

李迅雷:我经常看过往的基金经理的业绩,比如今年排名第一的可能到明年就不是第一或者连前十都不是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有新人出现。它不像体育竞技比赛,如当年的国际飞人刘易斯,他在很长时间

里是米跑的冠军保持者。又如米栏的世界冠军刘翔,也经常拿第一名,体育竞技比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只有几个人是常胜将军。而基金经理的业绩却是风水轮流转,市场风格也在不断切换,但是你能够拿到5年期和10年期金牛奖的第一,其中的秘诀在于什么?邵健:谢谢李老师,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因素,首先,我在很久之前就把投资的标准定得比较高,您也知道我当年在君安研究所的时候,曾经发掘的公司在一两年的时间里面市值大概涨了有几十倍。其次,我对投资有一个认知,即最卓越的投资源于对伟大公司的发掘。因此,这个认知成为我之后投资的基础。而中国恰恰是在过去的20年里,处在人类历史少有的高速增长期,在这样一个经济高增长期,有大量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速。所以我们能在20年里见到有相当一批企业的盈利增长了20倍、30倍、50倍,甚至倍以上。所以我对投资最主要的想法是,要捕捉市场中最卓越的百分之零点几,1%的这些企业。如果我们的组合中有相当一批这样类型的企业,那么组合整体的绩效就会比较理想。所以投资的着力点是在证券市场中最卓越的那1%左右的公司,当然可能还有前3%优秀的公司。另外,中国证券市场为这些伟大的公司提供了一片沃土,也相当于时代给予了他们机会。李迅雷:从年之后中国经济其实是在往下走了。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下行了10年。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公司的业绩增速也都是在下滑的。你说中国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公司,那美国是不是产生的伟大公司比中国更多呢?但从宏观来讲,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系统性风险。比如经济在不断地下行,亏损公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很多传统产业当时看似辉煌,到后来也都慢慢地衰落了。所以如何选择伟大的公司,难度是不是很大?邵健: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但是可能因为我们长期从事这样一个方向的工作,而整个经济有很多方向,还是应该有很多方式可以把握的。首先我觉得理念很重要,您刚才提到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速在年之后是下行的,所以在这样一个下行的经济体里边,大家可能会觉得寻找伟大的公司会比较困难,有畏难情绪,我觉得畏难情绪本身可能就是

第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实际上经济增速在下行,但本身增速还是很快的,而且体量还很大。过去名义GDP实际上还是有10%的增速,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可以创造大量伟大的公司。因为这10%的GDP增速可能是由一批不太增长,或者只增长三五个点的传统产业,然后加上一批每年增长二三十个点,甚至三四十个点的新兴的产业一起创造的。所以在10%名义GDP增速的生长环境里,也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复合增速在30~50倍的细分行业。而30%的增速,10年下来就是十几倍的增长。如果是50%的增速,应该是接近60倍的增长。所以这种环境对于我们投资来说,还是足够理想的,是可以寻找到卓越和伟大企业的投资环境。

成长股选择的独特方法论

李迅雷:所以从你的角度看,投资有很多机会。但是从现实来讲,很多个人投资者都在抱怨上证综指10年涨幅为0。即便这个指数存在很多问题,但过去10年还是有表现相对较好的部分,如沪深指数、上证50指数,不少基金经理的业绩与之相比也不是特别的出色。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基金经理的业绩波动这么大且不尽如人意呢?你的业绩波动小,是因为你发现了很多伟大的公司,我也承认这一点。但为什么你发现了而别人没有发现?市场也在不断切换风格,很多基民对很多基金经理都不是很满意吧?而且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觉得今年业绩可能会比较好的基金,就非常热销,买都买不到,但买到该基金之后,它的业绩就又不怎么样了。我发现基民买卖基金也跟投资股票一样追涨杀跌,那么你觉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邵健:这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二八定律”,甚至是比“二八定律”还要残酷的“一九定律”,甚至是0.5:9.5的概率。在证券市场里真正卓越的公司可能只占1%左右,假定过去20年实现了50倍、倍或者更多上涨的公司,可能只占1%左右,也就是几十家公司。另外,优秀的公司可能占3%~5%,也就是百十家公司。大部分投资者,包括专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里面还是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公司。第二个是有时候我们把握了这些好的公司,但是可能并没有真正看

透产业,看透赛道。可能买过一些近年来表现很好的公司,类似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但是能够真正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投资人,包括专业投资人,可能都是相对偏少的。从横向上看,本身能把握到这些好公司的投资人,在组合的构成比例分配上不一定有多高。另外有时候在把握了之后,又可能没有能够长期坚守,而使得组合的表现难以持续战胜市场的指数,并产生您刚才提到的那类波动。李迅雷:所以就是要寻找高成长的行业及股票,寻找优秀的企业。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分析市场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如何避免市场系统性风险;当宏观的数据如CPI、PMI等数据出来了,市场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波动等。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噪声”所累,而且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各样的“噪声”特别多。邵健:的确投资和证券市场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李迅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基金经理也不得不考虑多种因素。但我感觉你是选定了一种方向,就是只要成长,只要公司足够优秀。所以一些宏观数据对市场的波动,都可以被克服。你比较注重选股,很多人在投资时既要考虑选时,又要考虑市场的风格会不会切换。当市场热点切换之后,他所擅长的赛道没有了,就要再想办法去弥补,所以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基金经理的业绩风水轮流转。还有不少基金经理会有路径依赖,比如对某类股票很熟,所以在这类股票上涨的时候他的业绩就好。你说过要寻找一倍市盈率的股票,也就是要找“护城河”特别宽的企业,但在大部分基金经理的眼里,“护城河”主要是指这类股票的市盈率是不是很低,或股息率是不是很高,比如股息率为5%,比市场的基准利率还要高很多,就代表获得了很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宽的第二层含义似乎是公司足够大,因为公司足够大业绩的确定性就很强。总之,讲稳定性的“护城河”,讲估值被低估了,大家都能接受。但我总在担心看似宽阔的“护城河”或带有太大的不确定性。你怎么从高成长的角度去寻找“护城河”?邵健:李老师您刚才提的其实是几个问题,一是很多公募基金与业绩波动的问题,二是我们似乎没有去进行“择时”,三是关于如何选企

业“护城河”的问题。除了我们之外,很多基金经理也都很优秀,都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且长期的业绩表现很不错。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试验过:每次宏观增速有变化、无风险利率有变化或风格有变化的时候,都去及时调整仓位。但后来发现,能把这几个体系兼容起来不太容易。就好像一个人,手里既拿着枪,又拿着刀,还拿着盾牌等,虽然你的武器更丰富了,但是协调的难度也更大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技巧,只要把握好一件事情,几乎就可以应对所有的市场变化。如找到足够多优异、卓越的企业,从组合的角度来实现足够高的阿尔法,比如年度的30个点、40个点甚至50个点的阿尔法,就可以应付牛市、平衡市、熊市。关于“护城河”,价值投资者通常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zlyw/11602.html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多数肩周炎早期症状逐

肩周炎发病时肩部会有冷风进入,肩痛,抬臂、举臂困难。而且肩周炎早期症状好……【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从病因角度解析肩周炎

从病因角度进行肩周炎的分型是比较科学的,是许多骨科专家认可的……【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从病因角度解析肩周炎

从病因角度进行肩周炎的分型是比较科学的,是许多骨科专家认可的……【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