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分阴阳,艾灸各有方

有健康才有未来:艾灸养生,健康一生;爱自己更爱家人!冬至以后,我国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尤其北方气候严寒,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人”。那么,伴随严冬的到来,我们该怎么养生呢?

冬季养藏补肾为先

众所周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那么个中道理您知道吗?为什么冬季养生以补肾为先呢?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曰闭藏,水冰坼地,无扰乎阳。可见,冬季的特征是“藏”,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藏于地面以下,到冬至日深至极点,而后“冬至一阳生”。为什么冬季基本看不到什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因为动植物很聪明,它们都知道顺应自然界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将生机潜藏起来:植物的地上部分都枯萎了,但地下根部充满了生机;很多动物冬眠了,以减少能量消耗,保存生命能量。

根据五行理论,肾为水脏,冬天水旺,入通于肾,因此冬季由肾主时。此时补肾刚好可以将阳气潜藏于肾中,肾为先天之本,养护好它,则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根深则叶茂,来年人就会身强体健。故而,冬季养藏,补肾为先。

补肾,先搞清阴阳再说!

平日里,如果有人出现身体乏力等症状,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哟,你肾虚了”。其实,肾虚分为阴虚和阳虚,阴阳有别,症状有别,必须区别对待。若没有辨识到底是哪种“虚”就盲目补肾,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那么,要怎么区分肾阴虚与肾阳虚呢?

肾阴虚:指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肾阳虚: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命门火衰证。

阴虚生内热,当引火下行!

01

阴虚,即阴液缺乏

肾阴又称为“元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它来滋养,否则就会发生病变。比如,心失滋养就会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肝失滋养就会肝阴虚、肝阳亢、肝风内动、肝郁气结;脑失滋养就会头晕、目眩、耳鸣。

阴虚就是阴液缺乏(阴液即津液、血液),指人体因津液、血液不足导致阴阳失衡。就像烧水做饭一样,水不足,饭就会干。人体也一样,“阴虚生内热”,因此肾阴虚人群被称为“燥热一族”,在肾虚的同时还伴有热的征象,如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口)、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失眠多梦、睡觉时容易出汗等,在情绪上往往表现为急躁易怒。

02

艾灸方案:引火下行

中医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观点,认为阴虚不会凭空而生,其源头往往就是阳虚。很多阴虚之人存在下寒上热的情况,就是因为“真阳不足,虚火上扬”,就是说,身体中下焦的寒气太重,将阳气逼到上焦,引起上火症状,但身体中下焦还是寒的。

有些人认为阴虚之人不适合艾灸,这是因为他们单纯认为艾灸的熏灼和火气会导致阴虚更加严重,但他们恰恰忽略了艾灸的双向调节作用。阴虚之人当然可以艾灸,只是与阳虚有所不同,阴虚侧重于补气,以引火下行为主,同时,时间短一些,温度低一些。

阴虚取穴及顺序如下:

肾俞穴、八髎穴:补中气,消除中焦的阻碍,让上焦的火气往下走。

三阴交穴、复溜穴、涌泉穴:将火气进一步往下导到双脚,引血归源。

阳虚生外寒,当补阳益肾!

01

阳虚,即阳气不足

肾阳又称为“元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否则就会发生病变。比如,心失肾阳就会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脾失肾阳就会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肺失肾阳就会气急、吸气不足;膀胱失肾阳就会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失去肾阳的气化就会水肿;肾本身气化不足就会阳痿、遗精、腰脊酸软,若肾阳衰竭致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就会有生命危险,称为“亡阳”。

做饭时火候不够,就会导致水烧不开、饭做不熟。人体也一样,阳虚就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人就会湿重、虚胖,寒气就会上身,就会“阳虚生外寒”,常常表现为畏寒怕冷、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02

艾灸方案:补阳益肾

阳虚之人最适合艾灸,可以艾灸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气海穴、太溪穴、涌泉穴。时间可以长一些,身体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

小贴士

大椎穴:补充阳气+平衡阴阳,都少不了它!

大椎穴,中医称之为“诸阳之会”,它位于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就属阳,因此大椎穴为“阳中之阳”!《甲乙经》曰: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就是说,大椎穴是督脉与手三阳经的交会穴,因此阳气十足!

不过,很多人对大椎穴的作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一就是:大椎穴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补阳!其二就是:当阴阳博弈时,大椎穴还能调和阴阳,促进阴阳平衡。

阴阳失调百病始生

《黄帝内经》曰“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状态被打破,生命也就结束了。

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无论什么疑难杂症,其病理只有一个:阴阳失衡。阴盛,则阳气受损;阳盛,则阴液受损。故而,《黄帝内经》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所以,想要健康,就必须保持阴阳平衡。

阴阳无处不在,心肝脾肺肾皆有阴阳,都必须保持阴阳平衡。一旦哪个部位阴阳失调,哪个部位就会生病。比如,肝阴不足,就会肝阳上亢,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血压升高;心阳不足,人体就如同失去太阳,就会浑身发冷、精神不振,水汽便会泛滥导致心源性水肿;肺、胃、肾的阳气偏盛、阴液不足,人就会多饮、多食、多尿,就会患上消渴症……

总之,大到癌症,小到感冒,一切疾病皆源于阴阳失衡。阳高寿短,阴重则病;阴阳失调,百病始生。

中医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因此养生首先要懂阴阳,时刻保持阴阳平衡正是中医养生的精髓所在。只有遵循这一法则,养生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冬季补肾,请先搞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虚”,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抡起艾条就艾灸。

附1:艾灸穴位学习与查找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jbyf/305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