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头号杀手

好消息《救命》精装简体中文版《Hownottodie》预售!详细信息见文后

如何避免死于心脏病

想象一下,恐怖分子制造并散布了一种生化制剂,每年夺去40万美国人的生命,也就是说,每83秒就有个人死亡,而且时时如此,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这种肆虐的新闻一定是头版头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见诸报端。我们一定会集结军队、任用 的医疗人员来研究出应对这场生物恐怖的灵药。简而言之,我们一定会不计代价,直至消灭恐怖主义。

所幸的是,我们还没有经历这种威胁,每年还没有失去数以十万计的生命,是吧?

然而,这种悲剧的确在现实中上演。不过具体的生化制剂不是恐怖主义释放的细菌,但它每年夺走的美国人比以往所有战争遇难者的总数还多。它不是在实验室被阻止,而是在杂货店、厨房和餐厅被阻止。消灭这种生化制剂,不需疫苗或抗生素,一把叉子就已足够。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这种“恐怖”致命制剂四处蔓延,且又是可阻止的,为什么我们却无动于衷?我口中的“致命制剂”就是冠心病,凡是采用美国饮食方式的人皆受它影响。

01我们的头号杀手

美国的头号杀手是很特别的恐怖主义:动脉壁上的脂肪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吃传统美国食物的人,该斑块会在冠状动脉(顾名思义,心脏顶上的血管)内聚集,提供富含氧的血液,斑块的逐渐积累,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来源于希腊语,athero指稀粥,sclerosis指硬化。)具体来说,就是血管内壁富含胆固醇的一块块泥状物不断积累,导致了动脉的硬化。这一过程持续数十年,慢慢在动脉内膨胀,渐渐阻塞了血液流通的道路。血液向心肌的流通不畅,如果用力,就会导致胸痛或胸闷,即人们熟知的心绞痛。如果斑块破裂,动脉内会形成血栓。这突然的血流堵塞会引起心脏病发作,损害甚至使部分心脏衰竭。

说起心脏病,你可能会想起多年患心脏病的亲朋,他们在死亡之前,胸痛难忍,喘不上气。然而,大多数因心脏病骤然死亡的美国人,他们的首发症状即是生命终结,学名“心脏性猝死”。症状显露1小时内,就呜呼哀哉了。换句话说,等你意识到自己性命不保时,为时已晚矣。刚还觉得没有任何不适,可过了1小时,就撒手人寰。因而,即便你还不清楚自己是否得病,及早预防心脏病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的患者常问我:“心脏病是不是自然衰老的必经过程?”我明白为什么这一迷思概念这么流行。毕竟,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要跳动数10亿次的。一段时间后,心脏会自动失灵吗?答案是:不会。

大量证据表明,曾几何时,许多地域是从来没有冠心病的。在 的“康奈尔、牛津大学中国营养、健康与环境研究计划”,即“中国健康调查(TheChinaStudy”(译者注:同名书出版后中译本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或《救命饮食》)中,研究员调查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农民的饮食习惯和慢性病的发病率。贵州某地区,人口50万,3年间,65岁以下人群没有一个冠心病死亡病例。

20世纪30~40年代,西医出诊医院,发现肆虐发达国家的慢性病在非洲几乎是绝迹的。乌干达是东非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国家,该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零。

这些国家的人会不会因别的病早死,没来得及经历心脏病呢?答案是否定的。医生比较了死于同岁的乌干达人和美国人的尸检结果,发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名死者中,有名是死于心脏病,而同龄的乌干达的名死者中,只有一个心脏病案例。乌干达的心脏病发病率比美国人低百余倍。这结果令医生大吃一惊。于是他们又增加了个乌干达样本, 在超过例尸检中发现,仅有一名死者心脏尚有很小的、愈合的伤口,其心脏病并不致命。那时和现在,都处在工业化社会,心脏病一直是头号杀手,然而在非洲中部,心脏病却非常罕见,死亡率竟低于千分之一。

移民研究发现,对心脏病的抵抗力并不是非洲人特有的基因。从发病率低的地区移到发病率高的地区,个人如果采用移入后当地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发病率照样攀升。中国农村和非洲极低的发病率与当地极低的胆固醇饮食有关。尽管中非饮食天差地别,但还是有些近似之处,如植物性饮食为主,主要是谷物和蔬菜。摄入纤维多,动物脂肪少,总胆固醇平均水平低于mg/dL(毫克/分升),和今天蔬食人群的情况差不多。(注:美国胆固醇采用毫克/分升为单位,我国采用mmol/L(毫摩尔/升),两者转换可以大致用1mmol/L=38.6mg/dL转换)。所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心脏病其实是一种选择。如果观察在牙刷发明1万多年前的人的牙齿,你会发现几乎没人长蛀牙。

他们从没用过牙线,却没得蛀牙。原因是当时糖果还没有被发明。而如今人们得蛀牙,是因为甜点带来的快乐比看牙医的花费和不适感更重要。我当然享受偶尔的放纵,但我有周全的护牙计划。但如果不是牙菌斑呢?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呢?这就不是刮掉牙石的问题了,而是事关生死。心脏病是夺走我们自己及深爱的人生命的头号杀手。当然,饮食和生活方式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难道我们不应该通过了解自身行为的预计后果而引导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吗?我们可以不吃损害牙齿的含糖食物,我们同样可以不吃导致动脉堵塞的富含反式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

就让我们看看冠心病的发展态势,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在各个阶段通过一些简单的饮食调整,实现预防、治疗和治愈心脏病的目的。

02鱼肝油是万灵药吗?

美国心脏协会(AHA)曾建议心脏病高危人群应该询问医生是否要补充ω-3鱼肝油,鉴于此,鱼肝油药物壮大成为价值百万美元的产业。如今,美国每年的鱼肝油消耗量超10万吨。

这一推荐有科学依据吗?所谓的鱼肝油补充剂能预防和治疗心脏病只是一个传说吗?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项基于元分析的综述报告研究了随机的临床案例,评估出ω-3脂肪酸对寿命、心脏死亡、猝死、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功效。它不仅研究了鱼肝油补充剂,还研究了其它被建议多吃的高脂肪或油性鱼类。研究结论如何呢?总而言之,没有发现鱼类和鱼肝油补充剂对死亡率、心脏病病死率、心脏猝死、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那么,对心脏病仅发作过一次,想阻止下一次来临的患者呢?答案是依旧没有发现任何益处。

那么鱼类和鱼肝油补充剂中的ω-3脂肪酸对身体好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有这样一种说法,爱斯基摩人鲜少得心脏病。这似乎只是个神话。但一些早期研究又给人以希望。20世纪80年代 的DART(主要研究非洲的艾滋病毒感染)实验研究了名男性,发现听从建议食用油性鱼类的人的死亡率降低了29%。效果的确显著,难怪此项研究受众人瞩目。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它的后续,在DART-2实验中,结论却是恰恰相反。依旧是原班的研究人员,但DART-2实验规模更大,涉及名男性。这次的结论是食用油性鱼类,尤其是同步服用鱼肝油胶囊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概率反而更高。

综合上述研究,研究员得出结论:在所有的临床实践中都使用ω-3脂肪酸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如果患者听从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要求医生开鱼肝油补充剂,医生该怎么办呢?医院心外科的主攻脂肪和代谢的主任如是说:“鉴于此项和其他得出负面结论的元分析研究,我们(医生)应该停止为患者开大肆推广的鱼肝油补充剂。”

03心脏病在童年就蠢蠢欲动

年,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心脏病的认知。研究员对在 中牺牲的22岁左右的位美国士兵进行了一系列的尸检,结果令人震惊,77%的士兵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有人的动脉阻塞面积达到了90%以上。研究显示,人的冠心病被临床确诊的数十年前,其冠状动脉中早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

之后对3~26岁的意外死亡人士的研究发现,血脂肪斑,即动脉粥样硬化的 阶段,几乎能在每个不满10岁的美国儿童身上找到。等我们到了20或30岁的时候,如同参加 的美国兵一样,这些血脂肪斑发展为成熟的斑块。等到40或50岁时,它们将夺去我们的生命。

如果您读到这里,而您又超过了10岁,健康饮食就不是预防疾病这么简单了,而是事关逆转现有的可能性疾病。

血脂肪斑到底出现得有多早?动脉粥样硬化很可能在人出生前就开始。意大利的研究员研究了死于小产或早产的新生儿的动脉,发现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高的胎儿,动脉病变的概率高。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不一定是童年的营养病,而可能形成于母亲孕期。孕妇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已是常识,现在看来,母亲还应该为了下一代及早开始健康饮食。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的主编威廉·C·罗伯茨曾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 重大危险因素就是胆固醇,尤其是血液中高水平的LDL。LDL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因为它是胆固醇储存在动脉中的载体。对几千名意外死亡的年轻人的尸检显示,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与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要想显著降低LDL的水平,需要大幅减少以下3种物质的摄入量:来源于加工食物、肉类和奶制品的反式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和垃圾食品的饱和脂肪,以及负面作用稍小的来源于动物,尤其是蛋类的膳食胆固醇。

注意到规律了吗?作为头号杀手 隐患的“坏”胆固醇,其三大增强剂都来源于摄入动物产品或加工的垃圾食品。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以蔬食为主的传统饮食人群几乎与心脏病绝缘。

04就是胆固醇,傻瓜们!

罗伯茨医生不仅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当了30多年的主编,还是贝勒心血管研究院的执行董事。他本人亦发表了余篇科普文章,写了10多本心脏病学领域的教科书,他精通自己的专业。在他的一篇社论《就是胆固醇,傻瓜们!》中,罗伯茨医生认为(如前所述)仅有一个冠心病隐患,那就是胆固醇。只要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低水平,即便你肥胖、患糖尿病、吸烟又懒惰,你依旧不会得动脉粥样硬化。LDL的 水平是50~70毫克/分升。当然了,越低越好。

这一数据基本是你出生时的水平,也是没有心脏患者群的水平,也是降胆固醇试验中动脉粥样硬化开始停止的水平。 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持续数代,研究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在该研究中,70毫克/分升LDL对应的总胆固醇水平是,低于这一水平的人群没有冠心病死亡案例。所以目标胆固醇水平应该是保持低于毫克/分升。罗伯茨医生写道:“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西方世界的 祸害就能被消灭。”

但美国境内人群平均的胆固醇水平远远高于毫克/分升,大约是毫克/分升。如果你的血检结果显示总胆固醇水平是毫克/分升,医生会安慰你说这是正常数值。但在一个心脏病死亡司空见惯的国度,所谓正常的胆固醇水平可能并不是件好事。

为了彻底与心脏病告别,LDL水平应保持在70毫克/分升以下。罗伯茨医生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仅有两种途径:一是让亿万美国人终生服药,二是建议采用以全蔬食为主的饮食方式。

选择药疗还是食疗?保健计划中都含有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既然可以只需每天服药,还何必改变饮食呢?很不幸,如同第15章所示,这类药物药效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乐观,反而有副作用。

05想吃薯条配立普妥吗?

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立普妥”是史上最畅销的药物,全球销售收益亿美元,在医学领域引起极大反响,美国卫生部建议把它加入公共水资源供给中,如同 物一样。某心脏病学期刊甚至戏谑地建议:快餐店除了提供番茄酱,还应提供他汀类调味料,以中和不健康饮食的负面效应。

对于那些有严重心脏病,而又不愿意改变饮食或饮食改变已不能降低胆固醇的患者来说,他汀类药物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但此类药物的确有副作用,会损伤肝脏或肌肉。这也是医生要求服药的患者定期血检,检测肝脏毒性的原因。血检也能显示出肌肉分解产物,但活检揭示:即便血液指标正常,肌肉不酸痛乏力,肌肉也已有损害。药物导致的肌无力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只是小事,但对老年人来说,这极大地增高了摔倒与受伤的隐患概率。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强制要求他汀类药物包装上添加安全标签,提醒医生与患者其对大脑的副作用,如记忆力下降和迟钝。此外,他汀类药物似乎对糖尿病也有不良影响。年,对数千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女性得侵润性乳腺癌(英文)的概率会翻番。鉴于女性的头号杀手是心脏病,并非癌症,因而他汀类药物依旧是利大于弊的。可是既然可以用天然方式降低胆固醇,为什么要冒险呢?

蔬食或植物性饮食和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相同,却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实际上,健康饮食的“副作用”都是正面的,即能够降低癌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保护肝脏和大脑。本书后续会就此详细介绍。

好消息《救命》精装简体中文版《Hownottodie》预售!

原价元,立刻预定,享受优惠(含运费,数量限量)!

5月出版发书,先睹为快!

合作渠道(自媒体公共号等),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cjzz/9245.html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大家知道肩周炎的症状

2、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解析常会患上肩周炎的

骨科疾病中,肩周炎是属于其中之一。很多人方肩部出现疼痛的时候……【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解析常会患上肩周炎的

骨科疾病中,肩周炎是属于其中之一。很多人方肩部出现疼痛的时候……【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