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达,来源:聪明的投资者(Capital-nature)
1、什么不是价值投资
一入价投深似海,从此精分常相伴。
当年读MBA,为了搞懂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我报了商学院的同名课程《价值投资》。讲课的教授是一个精神矍铄的白人老头,鹤发童颜,貌如维基解密的桑叔。
那年我且青春烂漫,对价投无限憧憬,听课也分外认真。然而,一个学期,三个学分,两个科目,八个案例分析,屡次课堂讨论唇枪舌剑下来,我却迷茫了。
幼儿园的小朋友,却错上了去红灯区的车。
我问老师:什么是价值投资?
教授在我面前扔了一本
《巴菲特之道》。
我问教授:这就是价值投资?
教授说:这不是。
懵比啊。沃伦?价值投资?巴菲特不是价投?世界观崩塌。
教授说啊,很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其实是“有价值的投资”——买蓝筹、买白马、买现金奶牛、五光十色,灯红酒绿。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巴菲特式价投——你买的不是股票,是企业;你做的不是股民,是资本家。这些都是巴菲特倡导的投资理念。
但格雷厄姆(BenGraham)的价投不是这回事。当年价值投资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充满了卑微,无所谓白马蓝筹,价投是被人抽剩的阿诗玛——格雷厄姆特别强调投资烟蒂股。
烟蒂也就是烟屁股,为什么叫烟屁股股?因为烟蒂虽然生霉、泛黄、蜷曲、令人作呕,但只要能抽上免费的一口,对瘾痒难已的烟狗而言,这就是无上的价值。
格雷厄姆的方法讲究什么?——讲究投资net-net的标的。什么叫net-net?你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叫做workingcapital(营运资本),也叫networkingcapital,可以理解为是极易变现的净流动资产。
拿workingcapital去减掉所有长期债务,就是net-networkingcapital,净净流动资产。而当你买入股票的价格低于净净流动资产,你就完成了net-net的满分动作,net-net是一种达到极致的捡烟蒂行为。
此种把法拉利拆成零件来称斤卖两的方法,包含了世间所有的悲观。
当然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有其时代渊源。年美国股市大崩溃,格雷厄姆的投资几乎全灭,苟延残喘的他蛰伏了五年,在年出版了划时代的《证券分析》一书,核心思想其实就两个单词:
BUYCHEAP.(买便宜货)
发扬“时艰捡屎”的贱买精神。因为他不想再亏钱了。
所以价投是股灾与大萧条的直接产物。在投资时格雷厄姆首先想的是不亏钱、是对向下风险的保护,所以他的出价无比吝啬。当格雷厄姆见到一辆猩红的法拉利?恩佐时,他看到的就是一堆破零件,他只相信废铁的价格——而在他的时代大家都亏破了胆,所以市场上居然遍地都是这种net-net的机会。
巴菲特有一句话,大意是:每逢股灾,你应该乐得翩翩起舞,因为市场又来为好公司打折促销了。但问题是你要不是空仓,你是真的笑不出来,遑论还手舞足蹈。
教授说:我知道你们是为巴菲特而来,但是我们要重点讲的是格雷厄姆和多徳,现在滚蛋还来得及。于是第二节课,来的学生就少了一大半。尤其是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学子,就剩下我一根独苗。
我为什么留下?除了对三个学分的渴望,多少还有一些不甘心,这不是我要的结局。
好奇心引导我钻进去,不甘心阻止我滚出来。后来我发现价投这课还真是颇有价值,至少让我把价投的源头核心理念给系统梳理了一下。当然以上故事如果发生在中国的课堂上,那一定会是下面这个版本:
我问老师:什么是价值投资?
老师在我面前放了一瓶茅台。
我问老师:这就是价值投资?
老师说:这不是。
价投祖师爷格雷厄姆2、剃刀手施洛斯
同名课程《价值投资》还讲到了施洛斯(WalterSchloss),正如巴菲特在他蜚声中外的《格多维尔的超级投资者》里也提到了施洛斯。施洛斯可能或许是历史上与格雷厄姆最接近的克隆体。
年,戎马一生的价投教父格雷厄姆摊了摊手、准备退休。而没上过一天大学的施洛斯搓了搓手、准备接班。这里指的是精神传承。巴菲特叛变了革命,去搞有费雪特色的价投了;而真正把BUYCHEAP写在了自己的墓志铭上的那个硬核价投,非施洛斯莫属。
如何接班?施洛斯拿出了奥卡姆的剃刀,极简化整个决策流程——找一蓬门荜户、弹丸之地为办公场所,只雇一个免费的员工也就是他自己,没有分析狮、不养研究猿、不与管理层谈公司、不讨论不考察不调研、不看盘面不租彭博终端、甚至连看一眼电脑都是拒绝的。
其决策的信息来源,要么是一手的公司财报,要么就是一份叫ValueLine的机构提供的研究报告。
你会认为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干出了上述行径,说轻了是反智,说重了根本是反动,一个价投怎么能不关心公司生意如何呢。
因为特立独行的施洛斯不关心公司盈利。
对于施洛斯而言,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资产价值,与未来的收益无关。他的逻辑也很简单,未来的盈利和现金流要猜,他不认为自己猜得准,也不认为公司管理层猜得准,更不认为花街上那群分析师猜得准。况且就算你猜准了盈利,你也猜不到彼时彼刻市场会给他的估值倍数。猜?累。
施洛斯从来不是一个爱费力的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过着的日子,上班时间与交易时间一样长,从不加班。你让他预测未来,他嫌累。
所以一开始施洛斯选股靠net-net,后来发现不灵了——不是策略不灵而是市场走进了估值乐观的新时代,net-net就被灭了种。后来他改琢磨市净率P/B,以账面价值为内在价值的起点来选股。
作为一个奥卡姆剃刀式的简约型价投,他的策略大致如此:
1.别亏钱,亏心亏命也别亏钱;
2.别借钱,主要是怕亏钱;
3.挖掘处于近几年最低价的股票;
4.分散投资;
5.用账面价值作为估值的起点,最重要的是看P/B;
6.在账面净值上打折买,折扣越狠越好。
这个策略,年《福布斯》对施洛斯的一篇撰稿做了很精辟的总结,文章的名字叫做《捡垃圾》。
你会认为价值投资是寻找伟大的公司并与伟大的公司一起成长,绝对是想多了,施洛斯根本不care公司的生意本质如何,他走的就是捡垃圾的思路。巴菲特也说过,施洛斯持股特别多,而且他对持股公司的生意,其实没啥兴趣。
施洛斯投资就看一点,股票价格比起内在价值,是否便宜。所谓的价投就是榨取价值——而所谓的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就是价格与“我们认为他的内在价值”之间的差。用他自己的话说:
Basically,wetrytobuyvalueexpressedinthedifferentialbetweenitspriceandwhatwethinkitsworth.
所以买入价格就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认同投资中买入价格的重要性,你就很难说自己与价投为伍。霍华德?马克斯说,决定你作为投资人是否牛掰,不是看你买了什么,而是你付了多少钱。
当然施洛斯策略看似简约,但表现不俗。
在将近五十年的时间,施洛斯的年化收益为15.3%,同期标普年化10%。什么概念?如果美元本金,投标普最后是拿到万,投施洛斯最后拿到万。这是每年5%的“小胜”积累五十年的丰硕成果,剩下就是复利在施法。
巴菲特股东信中截止年施洛斯投资回报率概要
捡垃圾的思路让施洛斯心态特别好。别人问施洛斯儿子,你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呀?他儿子想了想回答道:
“睡得特别好。”
但是有一个问题,哪来那么多net-net和破净的公司。如今大牛市的全美市场,符合net-net的大概不超过30家,且家家是垃圾,真的是捡屎。
你照着施洛斯按图索骥,你最后会发现组合里一水儿全是烂公司。所以虽然施洛斯的方法不难学,但一般的投资者能用此价投方法取得成功,我报以一张怀疑脸。
所以慎用。
施洛斯在擦眼镜3、安全边际
如果你没听过克拉曼(SethKlarman),那再正常不过。因为这哥们有一个绰号,叫做“你没听说过的最牛比的投资家”。他还有另一个绰号,叫“波士顿先知”——拜《经济学人》所赐,暗喻巴菲特的“奥马哈先知”。
这些爱搞事的媒体总在找第二个巴菲特,被他们盯上,很可能成就你的职业生涯分水岭。《福布斯》也曾喊比尔?阿克曼(BillAckman)为“小巴菲特”,阿克曼从此一蹶不振。
克拉曼的长期业绩很不错,他掌舵的对冲基金Baupost下辖亿美元资产,曾有过三十多年收益20%以上的业绩,惊为天人。
但这几年克拉曼有点不行,美股牛市汹汹,他与其他几个格雷厄姆式的价投一样,实在是跑不赢标普,在牛市里历尽屈辱。
某种程度上,你只有牛市里你跑输大盘,才能拍胸脯说自己是真价投。克拉曼就认为,价值投资这种方法根本就不是为了牛市而设计。
牛市里鸡犬升天,无论是价投还是闭眼投都能赚钱,前者还往往还不如后者。只有在熊市里价投才有意义,因为彼时价值是股价长期上涨的唯一理由。
虽然克拉曼你没听过,但他出过的一本书你可能会听得比较顺耳,叫《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这本书第一版仅印刷了五千本且卖得稀烂,首版即成绝版。
后来一帮玩物丧志的价投发现这书颇具教旨的气质,就开始像炒比特币一样地爆炒,将原版书的价格炒到了三千美元。此书成了价投世界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全边际》一书
这本书,如其名,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投资总体而言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所以投资的世界上不存在通向准确真理的公式,也没有人可以计算出某个股票的精确价值。很多时候你身边能用到的参考标尺,是市场给出的价格。
而市场给的价格往往荒谬,正如那本被炒到三千美元的原版书。价格是谁定的?股票价格,是每天交易临近结束的时候,由那个最跃跃欲试的买家和最悲观厌世的卖家联合决定的。
这两个人擦肩而过互道SB,所以市场价格毫无共识可言。这俩货的非共识搞出的价格,总是捕风捉影,总是摇摇欲坠。
而安全边际的核心意义是避险,因为价投理解的风险不是证券价格的波动,而是本金永久性的损失。
安全边际,就是你的决策即使在失算、失运、失心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不亏钱的安全垫。而安全边际的实现途径是靠买入价格,买入价格越低,安全边际越大。白送你的资产最有安全边际,如此你亏损的可能性为零。
概念略抽象,来举个例子。八十年代有一家叫ErieLackawanna的公司,这家公司有个有趣的使命,其设立是为了清算掉在年就已停止营运的ErieLackawanna铁路。
年,当时ErieLackawanna的股价在美元的位置,但是公司账面每股有美元的现金且几乎无负债,另外还有一笔向国税局的退税的请求权,金额不菲。
即使不算退税,美元的净现金已大大超出股价,于是该投资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几乎为零。而到年中旬,这家公司累计向股东清算派发了美元的现金,而剩余资产仍以每股8美元在交易。
那市场为什么会给这种机会?这就是价投需要做功课的地方,因为你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还记得剥离之前的人人公司,明面上安全边际甚足,但考虑到恶劣的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信用记录,市场看似的馈赠其实是个雷阵。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买好资产不算价投,好价格买好资产才算价投。与之不同的是,巴菲特认为在凑合的价格买好公司比在好的价格买合活的公司要好。虽然我也很认同巴菲特的说法。但这显然违背格雷厄姆的价投理念,因为这句话不考虑安全边际。
能等到或找到富含安全边际的市场价格往往难如登天,尤其是大牛市里。而在没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克拉曼经常手持大笔现金。
所以牛市时他扛着沉重的大半仓现金,这要如何跑赢红眼狂奔的大盘。但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并不买账,嬉笑怒骂,送其法号,踏空大师。
没有安全边际宁可扛着现金,这玩法太诡异。所以克拉曼认为价投是一种基因,你要么生而带来,你要么永远不是,后天学不会,学也是东施效颦,不要妄想。与人性悖逆,与市场背行,与价值陷阱死磕,价投是TM真难。如果还有来世,我真希望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价值投资。
4、格雷厄姆的市场隐喻
如何理解市场。
面对不可捉摸的妖怪现象,人类的一个看家本领就是,用比喻描述所有的不可描述。比如关于股票投资的比喻,就有牛熊、泡沫、赌场、地心引力、博弈、乌云压顶、三只乌鸦等等。
人类用隐喻来理解具象,非常有效,比如姑娘的脸像个红苹果;但理解复杂抽象的系统,比喻往往顾此失彼、功过难料。
比如狂热的市场充满泡沫这个比喻就不好,泡沫爆掉就剧终了,但是“经济性泡沫”往往会卷土重来反复折腾,你看现在比特币已然又要死灰复燃。
又比如把股市比做赌场也很不好,这让很多人一入市就心术不能端正,你把股市当老虎机,股市会把你当提款机。
霍华德·马克斯在他的《周期》里提到的一个关于经济周期的比喻——钟摆——这也不是一个好比喻,其对称性会让人错以为周期非常容易预测。
所以严谨的人一般说话不打比方,但讲故事不行,不打比方听众听不懂。于是有些严谨的人会致力于偶尔打出无懈可击的比方。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格雷厄姆将市场比喻成一个双向障碍患者。双向障碍的英文叫Bipolar,也叫躁郁症,是一种时而癫狂、时而郁结的病理现象,类似于躁狂症与抑郁症交替发作。
格雷厄姆说,市场这个躁郁患者吧,他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不停地问你——兄弟,要不要票?决定完全由你定,他也从来不强迫你交易。癫狂的时候他给你的报价贵如鸡缸,郁结的时候给你的报价贱比野草。
所以投资者聪明如你,应该做的就是利用市场的躁郁症,燥时卖,郁时买。
以下截取于《聪明的投资者》第八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人民邮电大学译版):
“但是,请注意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几乎很少有人看到,一位真正的投资者会被迫出售自己的股份;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可以不去理会当期的股价。他之所以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