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多见病和常见病,多发年龄为50岁左右,以肩部的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配合电针以及拔罐疗法是治疗本病的特效疗法。
肩周炎的经络辩证方法,早在《灵枢.经脉第十》等古文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一针疗法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给予一针疗法,患者的疼痛会立刻缓解,活动即刻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1.阳陵泉
《灵枢.终始第九》载:“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其病在筋,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治疗一切筋病,故阳泉泉治疗肩周炎有着即刻的临床效果。
2.后溪
《灵枢.经脉第十》载:“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是动则病……肩似拔,腰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的经穴,手太阳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后肩部,所以后溪治疗肩周炎肩部疼痛,甚则疼痛牵引肩胛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三间
肩周炎与阳气虚衰有关,在少三阳经中手阳明阳气最多,三间为手阳明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故三间穴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4.束骨
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按照全息理论束骨穴正对应于肩部,用手按压同侧束骨穴,压痛非常明显,按压数下后询之肩部症状似有减轻,继用针针之,症状立刻缓解。翻阅《灵枢》经筋记载说“足太阳之筋…….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病……肩不举,腋支……”可见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本病与足太阳经筋有关了。
5.条口
经脉分为三阴经和三阳经,三阳经阳气较多,而在三阳经中,阳明经阳气最多,尤其是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阳气在六阳经中是最多的。《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在50岁左右,肝肾阴虚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痛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病机。所以,当肩周炎阳气虚衰表现明显时,条口为常用有效穴。
-中医诊室(3)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