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越来越严重,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这几天,郑州市民养成了个习惯,早上起床,看政府发布的疫情通告。看看疫情有没有继续扩散,看看自己的小区有没有被划入管控范围。居家办公、全员核酸、去超市屯菜,没人记得起这是delta毒株在郑州肆虐的第几天。只是,肉眼可见的经济萧条,似乎正在发生。另一边,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在7月底,彻底放开了疫情管控,新加坡也宣布,自9月之后停止统计新冠病例。虽然,感染量有明显上升,但是死亡率已经降到0.1%之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策略差异,也许从张文宏教授的话中可以寻出一些答案:“中国灭活疫苗对新冠的重症化、住院和死亡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减缓传播和降低病死率作为目标,可以承担一定的保护,但是作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达到的目标。”1灭活疫苗vsmRNA疫苗 两款疫苗在功效方面各有千秋。但是在应对新病毒的能力!以及快速量产的能力等方面,确实mRNA更为出色。由于mRNA底层技术是基因技术,它研发过程就可以略过传统疫苗培养病毒、杀死病毒、失去毒性后进入人体,激发免疫的过程,直接去找病毒的遗传信。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科学家这边刚把新冠病毒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公布,Modena的研发人员24小时内就设计好了mRNA疫苗代码。(资料来源:远川研究所)根据彭博新闻社消息,德国BioNTech的CEOUgurSahin表示,如果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对变异病毒免疫效果不佳,他们可以在六周内研制出针对变异病毒的疫苗。而mRNA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快速大规模地制备疫苗。同时由于复用性强,成本也相对较低。而灭活疫苗在这几点上就稍显不足了。澎湃新闻在7月29日采访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时,有两个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澎湃新闻:考虑到现在德尔塔病毒变异的流行情况,是否有考虑更新变异毒株,研发生产新的灭活疫苗?杨晓明: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安全评价和有效性评价等等这些临床研发工作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因为病毒变异以后做一个新的变异株的疫苗研发,还有一整套规范的要求,也要时间和试验去验证,目前我们正在做。
澎湃新闻:有没有可能等到新毒株疫苗出来了,德尔塔又不流行了?
杨晓明:这有可能,因为这个病毒变异也是自然界病毒自身适应环境的一个过程,现在德尔塔流行国家多了,之前阿尔法毒株现在好多地方就少了,有这个可能。 总结下来四个字:底气不足!没有时间表,没有确定性、完整性表述,一切都是未知。既然灭活有诸多不如人的地方,那为何我们当初要选择这条技术路线呢?因为在当时,灭活确实对于我国是最优解。原因如下:1.我们在武汉有大量的病毒样本。可以用于灭活实验。
2.当时情况紧急,可以参考的只有SARS病毒的经验。
3.我国有成熟的灭活技术,加上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要实验室投实验,要人力调用人力,容易快速的起量。
而现在,这几个变量都发生了改变。首先delta病毒的起源在印度,虽然在我国现在肆虐,但病毒样本不足,实验难度大。其次,变异毒株进化的速度太快,delta毒株病毒带载是之前的倍。我们再以传统的经验应对,明显力不从心。最后,灭活技术虽然成熟,但是,防疫力较低,而且需要两针才能有效,加大了成本。2后果!免疫落差!开放压力!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之下,如果不清零,风险将来自与两方面。免疫落差!免疫落差主要是指接种疫苗的年龄顺序问题,欧美使用的是老年人先接种的策略,导致的后果就是前期死亡率高,但,也逐渐形成了群体免疫的基础。同时,即使发病率上升也不会挤兑医疗资源。英国最近一周的病死率已经降至0.1%,几乎等同于流感。而我国则走的是人道主义路线,疫苗以年轻人先接种疫苗为主,大大降低了致死率;但是代价就是,应对偶发疫情,我们只能选择区域性封锁、大规模核酸筛查、跨区域溯源的策略。需要短时间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年冬奥会的临近,边境全面开放的需求大大增加。到那时,一旦多地暴发疫情,区域封锁可能演变成全国封锁,社会和医疗资源都有可能面临挤兑,对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其次,是开放落差!如果,这次英国开放成功,其带领的示范效应,不可估量。欧美国家,由于策略和英国相似,开放提速成为必然。据中金公司报告显示,以美国为例,Delta疫情虽然在7月底造成高达13万人的日新增感染,但并没有带动死亡人数的上升。事实上,相似的例子还包括德国、法国、韩国等一大批较为富裕的国家。同时,欠发达国家和富国获得的不同疫苗种类也在保护率上存在一定差异。以早期主要接种灭活病毒疫苗的智利为例,年6月初,智利人口中疫苗完全接种率已经接近50%。但由于新增感染人数重新回升,该国不得不再次决定延长国内16个城市的封锁措施而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巴林、塞舌尔等疫苗接种率全球排名靠前的国家。智利的情况为什么令我们警觉:灭活疫苗+高接种率!如果智利的情况发生在我国,结果会是什么?我国上半年好不容易建立的出口优势,和制造业替代将重新面临挑战!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客户流失、货物拒收、订单转移等风险将会增加。同时,在制造端,这会极大的妨碍我国融入全球新产业链的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几乎都布局在中国,我们是马斯克的底气,但是,若下半年美欧等国逐步开放,但我国仍紧锁国门,那么正在快速发展的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我国还是唯一吗?如果,失去了这一次重要的布局发展机会,所带来的中长期负面影响,无法评估。同时,高频长期的封城,筛查,容易对消费端产生抑制作用,具体的详情,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的论述。3我国的mRNA疫苗现状 说了这么多丧气的事实,还是要传播一些正能量。其实,我国在mRNA疫苗方面,并不差。很多企业也在积极的布局mRNA疫苗研发生产,复星医药在年3月就与BioNTech签了代理协议,今年5月又成立了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设计年产能达到10亿剂。这是我国现有最快的mRNA疫苗,量产指日可待。同时,沃森生物与苏州艾博生物以及军科院共同研制的mRNA疫苗,今年五月起开始了海外III期临床试验。而艾博生物的创始人,之前就是Modena公司的成员,对于技术的理解非常深厚,今年产线也已经建成了。只等临床结果了。当然,除了这些公司,康希诺、斯微生物等多家公司都在积极的布局mRNA。在这个领域虽然,我们没有海外巨头领先,但正在迎头赶上。4最后多难兴邦,想要快速摆脱现在的困境,灭活的第二针和快速研发、投产mRNA疫苗都是必经的道路。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笔者在上一篇文章《Delta病毒肆虐,失业潮到来,这些行业可能面临消失》已经仔细分析了可能带来的失业潮。昨天看了看新闻,郑州某个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白天在洗衣店上班,晚上去当保安。有些人已经在打两份工,才能养家糊口了。很难想象,如果再次封城,再次居家隔离之后,生活的窘境会恶化成何种状况。未来已来,而如今,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年中的至暗时刻。愿天佑中华。相信我们一定能挺住。(注意,本文无意于批驳任何抗疫措施,人民英雄,国士无双,只希望大家看到差距,快速行动,迎头赶上,天佑我华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