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和城早新闻丨国新办发布会上,成都ld

8月31日下午,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点赞城市体检的“成都模式”。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在城市体检中,成都市现在已建立了“查症状、找病因、开处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

黄艳指出,实践证明,城市体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摸清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聆听市民的心声,针对查找出来的“城市病”和城市短板,开出处方,制定药方,统筹城市各类建设资源。过去投资、做什么建设项目基本是碎片的、分散的,通过这个工作给它统筹起来,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回应了群众的期盼。

在此之前,8月20日,成都的城市体检工作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

什么是城市体检?

交通拥堵、住房老旧、公服配套不完善

……

这些令人头疼的“城市病”怎么治?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每个城市的特色不同

城市更新“改什么”“怎么改”

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想要摸清城市家底,找准现实问题

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开展城市体检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年,住建部选择了11个城市开展城市体检试点;

年,住建部选择了36个样本城市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同时开展防疫情补短板专项体检调研。

成都既是住建部确定的首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也是样本城市之一。

探索实践中

成都有哪些创新?

为何受到点赞?

构建63项体检指标体系

去年起,成都分层级差异化构建了市区两级指标体系,开展全链条、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深度体检。

市级指标有哪些?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城市体检工作构建的市级指标,在住建部的50项基础指标上,针对成都实际,增设了人均生态绿地面积、街道一体化建设占比、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等13项特色指标。

区级指标则着重解决区域性、差异化、具体化的突出问题,以“必检指标+自选指标+特色指标”的形式,建立了“10+20+N”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成都还开展了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大体检”,筑牢疫情防控基础。

依照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体检,今年1月,成都公布了年“成都体检报告”。其中显示,63项指标中,人均生态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城市绿道长度等23项指标优于参考值,占比37%;城市人口密度、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等24项指标与参考值基本持平,占比38%。平均通勤距离、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等等16项指标,与参考值存在一定差距,占比25%。

拿到“体检”报告后,成都怎样用?

“要用好、用准、用活城市体检成果。”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以结果为导向,对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治。

年,成都市体检发现问题21项,梳理67项整治任务,至年底,已完成52项,15项长期推进;年,成都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7个方面,形成29项城市治理主要任务,88项可检验成果,建立“7-29-88”的问题整治体系。

▲国华街自行车专用道资料图

举个例子,在通过成都城市体检梳理出的问题中,有一项是“路网密度不足,居住通勤距离较年进一步拉大”。成都采取的整治举措是“持续推进堵点治理,完成20处堵点治理及20处城市道路拥堵路口‘微整治’,并推动实施不少于30个‘片区微循环’,开展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比医院片区,那里日均门诊、急诊量超8万人次,周边交通多重矛盾胶着,停车泊位紧张,交通拥堵严重。年,医院片区,从“公交治堵”破题,开出了成都“史上最堵”治本良方:公交优先,撤除占道停车泊位,设置公交专用道,调整公交站点位置,增开专线巴士,设置“就诊急停、即停即走”车位;充分利用周边地下空间,建地下停车场,创造性新增停车场就诊休息区,拆除围墙增加慢行空间……

现如今,此处的道路服务水平已然大幅提升,交通拥堵已经明显有了改善。

▲医院周边的交通状况。新华社记者王优玲摄

当前,成都已将城市体检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城市体检结果将作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城建工作计划、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交流学习!如图文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cjzz/1120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