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骨髓炎较为少见,病因不明,病程缓慢,症状轻微,病变骨质形成弥漫性硬化,是骨组织的低毒性感染性疾病。硬化性骨髓炎不易找到致病菌,可能与损伤有关,损伤产生骨膜下血肿,形成钙化,常侵及胫骨、腓骨、尺骨等长管状骨,但下肢以胫骨最为多见。
主要病因
低毒性细菌感染可以导致骨的进行性、广泛性和硬化性炎症,炎性反应致骨髓腔内发生广泛纤维化、血循环发生障碍、骨内的氧张力下降,促使骨内膜下骨样组织增生、沉积和钙化,Haver管阻塞出现反应性骨内膜增厚、骨皮质呈梭形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症状
硬化性骨髓炎起病时为慢性病程,发病隐匿,全身症状轻微,多反复出现局部胀痛等症状而引起患者重视。
典型症状
患者常因局部胀痛不适而就诊,常侵及胫骨、腓骨、尺骨等长管状骨,往往反复发作。
患处多肿胀、疼痛,夜间痛是其特点,外伤或其他疾病可能激发加剧,但关节多数不受影响。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可以缓解。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炎症容易使骨质硬化、缺氧或髓腔狭窄、闭塞,可严重影响骨的血液循环,使病患处骨骼获取不到营养,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
就医
硬化性骨髓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有效抗生素,针对疼痛等症状选择药物对症治疗。
就医指征
发现胫骨、腓骨、尺骨等长管状骨等部位疼痛、肿胀,怀疑是硬化性骨髓炎,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常有疼痛及皮肤温度高,很少有红肿,更罕见穿破;多次发作后可以摸到骨干增粗,多见于青年股骨、胫骨等长管骨。
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期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X线检查发病初期1个月内无异常表现,时间长可见骨皮质弥漫性增厚,致密,骨髓腔狭窄甚至闭锁,呈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硬化,与正常骨质无明显界限。受累骨干呈梭形增宽,外缘较光滑,无骨膜掀起现象。在骨质硬化区一般无或有极轻微的不规则斑点状骨质破坏,一般无死骨形成,软组织多无肿胀现象。
诊断标准
本病发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局部钝痛,劳累时有夜痛,多发生在股、胫骨的骨干皮质。骨干皮质呈梭形增厚硬化,严重时髓腔消失,据此不难作出诊断。X线检查可见到一-段骨干皮质增厚、硬化,骨髓腔狭窄甚至消失,无骨破坏或可见死骨,在硬化区有时可见一小透光区。
治疗
硬化性脊髓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改善和纠正全身情况。药物如难以达到病灶,应尽早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硬化性脊髓炎一般需要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疗法: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地尼,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急性发作所致的疼痛。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部分患者病灶部位硬化骨很多,药物难以经血循环进入病灶内,因抗生素难以奏效而需作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对于范围小的病例,可局部切除增厚的皮质骨。如病变范围广,两侧皮质骨增厚,髓腔狭窄或消失时,可行手术切除一侧皮质骨或开窗,使髓腔内有张力的渗出液引流至软组织内,减低骨内压,改善血循环,可缓解疼痛。
清除病灶凿开增厚的骨密质,找到小脓腔,将其中的炎性肉芽组织及脓液清除后疼痛可立即缓解。
开窗引流若找不到脓腔可在骨密质上开一个窗,一期缝合皮肤,使骨髓腔内有张力的渗液引流至软组织内,如此疼痛亦可解除。
珠链缓释因手术时找不到小脓腔,或多个小脓腔在手术时难以发现,手术后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先在骨密质上开凿一个窗,再从干骺端开孔行髓腔扩大、清创及冲洗术,清除全部脓腔。脓腔内置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2周内逐渐取出,可使伤口一期愈合及解除疼痛症状。
预后
硬化性骨髓炎经过积极、有效、规范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饮食调理
感染性疾病应高热量、低脂肪饮食,提供人体必需营养,促进疾病恢复,可以多吃鱼肉、瘦肉、牛奶等食物,不要吃动物脂肪。
护理
护理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心理开导,避免情绪紧张。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日常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体温变化,对于高热患者采取降温措施。勤换衣物,增加患者舒适感。
手术患者术后注意切口清洁,避免感染。
预防
硬化性骨髓炎病因尚不明确,预防应做到未病防病,既病防变,应该积极锻炼身体,如果发病,需积极治疗。
预防措施
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有骨痛、红肿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尽早诊治可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宋医堂健康管理集团创始人、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
宋永忠大夫:副主任医师、出身名门、中医世家、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数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多人)
出版著作:《中国推拿治疗学》《实用骨伤痛症学》《颈椎整脊学》《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骨质增生症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耳针学》《头针学》《国际中医骨伤推拿医师交流手册》《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捏捏揉揉小儿安》《中医养生学》等四余部著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