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劈头盖脸一盆绿,是价值投资实现更大收益的源泉。投资收益是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不是期待出来的,更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然性事件,最终达到自己基础逻辑彼岸的历程。“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投资的某些内核。当我们持有某只看好的低估股票的时候,往往在我们买入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下跌或者横盘,这时候在表面上看来,我们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可能南辕北辙,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这期间的实际变化和心理历程。首先,谈一谈我们买入股票的基础逻辑。价值投资基础逻辑其实很少,主要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市场对于目标企业的预期不及企业的实际增长。股价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每股收益是财务统计的客观指标,市盈率是市场给予企业的未来效益估值的情绪化指标。股价的形成其实有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当市场对目标企业的未来或者现状表现出担忧,那么就不会为这个企业的股票买单,即使该企业的实际增长很高(也就是说每股收益很高),股价也不会推高。原因在于市场给予该企业的市盈率会很低,并且很可能会持续降低。以银行股为例,以大型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为代表(银行的同质化率比较高),银行的实际增长近五年平均ROE在15%左右甚至更高,股息率基本5%左右,但是市净率基本在0.7,市盈率基本在5倍左右(以上数据没有仔细核对,重在讲清楚道理,有兴趣者可以自行了解),这也就在客观上导致了银行股的股价大面积偏低。市场之所以对银行定价如此之低,原因在于市场大众认为银行的数据造假,实际上坏账太多,对于银行是抱着破产的期望估值。很多人认为在国内,银行成了社会发展的牺牲品,是否真的如此呢?有兴趣的可以一读《华尔街金融史》,兴许可以改变内心中对国内银行的偏见。于是基础逻辑产生,目前银行实际盈利数据真实,对于坏账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早晚会受到市场的承认,我看好银行业会出现估值修复。以银行股为例,意在说明道理,不作为买卖推荐。请谨慎。那么,我们往往买入被市场不看好的股票之后,接受洗礼的是股票会接着下跌,持续性下跌。当然,有的时候我们运气好,看好一只被市场嫌弃的股票,恰好这只股票很快被人注意到它的含金量,在几个礼拜几个月后就实现了估值修复,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要毫不犹豫地笑纳这笔快钱,但往往这种情况赚的幅度并不会很大,基本都不会超过一倍。大多数情况,我们会被持续性的下跌以及横盘所款待,而且时间会比较长,有时会持续一至两年,甚至四到五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会怎么应对呢?基本上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投资逻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或者也有人在想,这种持续地等待值不值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表层原因在于人们都想赚快钱,一旦要付出更多努力或者承受下跌的时候,就开始羡慕那些持续上涨的股票,羡慕别人天天都在赚钱的快感,但事实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而已。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动物性的,是被激素控制的。当我们承受下跌的时候,损失的痛感就会激发我们的动物性,本能地想要避开下跌的危险。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阅读《自私的基因》一书,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在面对持续性下跌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是反思自己的投资逻辑是否正确,最重要的是不要受到下跌过程中市场上伴生的各种负面消息影响,这些消息都是由动物性爆发的人们所拟制的,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在下跌的过程中持续的买入,无论是定投,还是翻倍性地买入,这取决于手上的后备现金,但是只要有下跌后买入的动作,就算是跨进了投资的门槛。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这里的下跌再买入不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持仓成本而获得暂时性损失百分比下降的快感,而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下跌是给了自己更多的机会,市场在给你更多地时间调配更多地资金买入被市场定价为白菜地金子。下跌应该使我们更加地贪婪,更加地兴奋,而不是恐惧。这一点很重要,需要理念的颠覆。五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收你五毛,不是更便宜了么?第三,将分红再投入,发挥复利的最大作用,不了解复利奇迹的可以自己加强一下学习。为了弥补一些等待持有的机会成本,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股息率高的股票,我指的是现金分红哦,不是配转的财务游戏。接着,有时候股票会出现阶段性的上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买入的股票会出现阶段性的上涨?原因有很多,比如企业的季报亮眼,也有可能是某专家评论说某股票低估,适合入手,或者已经有大资金入手该只股票导致价格暂时推高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暂时性推高,都不重要。重要是股票上涨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是什么都不干。答案看上去很简单,做不做得到又是一回事了。为什么什么都不干都很难呢?这又是动物性在作祟。当股票上涨,账户就会出现暂时性盈利,人这个动物很奇怪,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兴许并不会如此的情绪化,但是一旦到了股票市场,看着股票价格的计分器,人就一定会变得异常情绪化,下跌了害怕,想要止损,上涨了害怕,想要马上卖出将盈利收入口袋。大多数人获利之后就想到要卖出将现钱收入口袋,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人在股市中并不能赚钱,更别说大钱了。因此,我们要摒弃一个观念,以价格论英雄,要时刻牢记我们持有的是股权,只要股权在手,你就没有损失也没有盈利,但这是对优质企业来说的,很多企业拥有其股权其实也并不值钱,没有持有的必要。这一观念的养成与否是区别是否具有投资潜力的重要条件,会影响很多具体的操作。另外,有一部分人在阶段性上涨之后总会想着阶段性的卖出,然后等股价阶段性下跌之后再买入,以此来降低持仓成本。这种做法究竟可不可取?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在购买我们目标股票的时候,安全边际是足够的,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获得三倍甚至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仅仅一两个涨停板,那样的投资目的太过浅显,影响我们的格局,求六十分者往往都是不及格的,没有必要为了一两毛的成本降低而去耗费心神,毫无意义,而且还是在卖出买进成功操作的情况下。其次,在进行卖出买入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卖出后股票上涨,我们会失去最好的持仓,于是然后再慌忙买入成了人们的惯常操作。一旦买入后下跌,我们想的是如何能够买在更低点,兴许股票还会跌得更多,那时候买不是更便宜了么?于是,好好的持股变成了整天盯盘,劳累不堪不说,整个人的心态会受到极大影响,本来该舒舒服服躺着赚钱的,却弄到担惊受怕掉头发的毛病。换句话说在卖出买进企图降低成本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态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增加摩擦成本不说(长期来看,摩擦成本会非常高),降低成本操作本身成功的机率也并不是很高。总之,始终记得鸿鹄之志,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满路不堪,生活不止投资,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紧接着,股票会再次下跌,无论是长时间阴跌或者长时间横盘,亦或者彼此交替。为什么要在这里再提一次股票的下跌呢?因为这里是最考验投资核心能力的,每一次经历过持续下跌都能够持续买入并耐心持有的人,投资的核心能力会得到飞跃的成长。投资的核心能力不是选股能力,不是过人的知识和智商,而是心里承受能力以及保持理性的能力,投资实际上并不是知识性的博弈而是人性的博弈。当我们买入某只看好的股票之后,由于这只股票受到了市场的偏见才会价格低廉,必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市场打压,不要想着买入之后就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和众人的抬轿。有人会问了,那为什么不买被市场看好的股票呢?很多时候这种热门股票买了就涨呀,多舒服。这就涉及到投资另一个核心问题,安全边际。投资是为了在最低地风险之下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因此安全边际越高,赔钱的风险就越低,相应的未来的收益也就越高。何为安全边际?当市场大众预期低于企业实际增长的时候,安全边际就产生了。同样的,企业价格较为合理,但是内生性的增长较高,这也是一种安全边际。当市场大众看好某只股票的时候,那么它的股票估值会相对来说比较高,有的甚至市盈率已经高达几百倍,这也就透支了企业未来的增长,投资它很可能成为了站岗的稻草人,在未来的长时间内享受贫瘠的收益。更有可能的是在企业实际增长低于市场预期的时候,接受股价直线下跌的洗礼,因为享受高估值的股价也同样冒着极大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全边际多大,就意味着未来的投资收益就有多大。安全边际是一个很深的话题,以后可以细讲。总之,购买被市场已经看好的股票不是不可以,也可以,但是不能估值过高,我认为不能超过二十倍,因为企业的长期ROE一直保持在15%的寥寥无几。另外,已经被看好的股票估值很可能已经过高,企业未来的增长只是用来消化估值,股价并不会得到相应的增长。于是为了安全垫的足够并且想在未来获得较高的利润,我选择了那些暂时不被市场看好的股票,那我也就必须同时承受市场的偏见,只有当所有的偏见被现实一一打脸的时候,人群才会一一聚拢过来,然后慢慢完成估值修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董宝珍的《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他将整个茅台投资博弈的心理过程,市场过程分析得很透彻,他本人也在这场博弈中脱胎换骨。当面对市场的下跌,面对种种负面的消息,面对那些徜徉在高估值股票中洋洋得意的人们,面对别人的怀疑,面对毫无变动的账户数字,面对朋友的劝导等等,还能不能坚守初衷呢?何其难也。既然不愿意冒风险,那就要接受零风险的别样考验,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让钱赚得轻轻松松,不流血不流泪。最后,在磨难过后享受丰厚的回报。被低估的股票修复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经历很多的意外事件,但我们要坚定原来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判断,收获是早晚的事。当然,买入之后就享受上涨我也很乐意,但是这种顺是不能够锻炼投资能力的,投资能力不提升,做这一行其实也就没有了最大的乐趣。拿银行股来说,投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最初大家都认为银行的坏账很多,但是人们逐渐发现银行享受着高成长,不良率在逐步降低,不良拨备率还在逐步上调,各项数据都在好转,也就逐渐对银行股产生了兴趣;接着,毛衣战拉开了序幕,股市下跌还引起了股权质押崩盘的风险;接着,市场吵着要让银行给实体让利,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紧接着,一场全球疫情又让人们怀疑中国经济的未来,实体经济的未来,银行行的未来;诸如此类,当投资那些暂时被市场偏见的股票,我们都会经受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国经济每年都被唱衰,我们每年都很难,还不是依然往前走么?关键不在于预测,而在于一直往前走。所以我会强调第二次的下跌,或者多轮的下跌。上述的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有可能多种综合在一起。无论多么复杂,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去管理他们,而是随他们去,沉浸下来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修炼好自己的内心。在下跌的过程中持续买入,然后耐心持有,如果没钱再买了,那就看着。因为安全边际足够,股票下跌幅度是有限的,这就是不买高估值股票的一大好处。有价值的股票就像人性一样,它也拥有股性,压地越低时间越久,它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加上分红的再投入,获利会出乎意料。这时候就坐稳就好了,直到自己测算的合理价位。写在最后,能够弄的懂上述投资心理分析的人,是不会在股市亏钱的,充其量只不过是赚多赚少而已。不信你可以随便买一只市盈率在10以下的,股息率在4%以上的,近5年ROE平均在15%左右的股票,然后每个月定投,都不要求越跌越买的情况下,3至5年回头看看收益,你说不定会很满意。问题是能不能拿得住,这才是投资的要义所在。所以说投资收益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在股市做到真的很难哦,因为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场也是暴露场。股市并不是赌场,你投入多少,它绝不会给你吝啬,重要的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投资就有点像播种,到了收获的季节去收割麦子,就是这么简单。做好投资的减法很重要。真正的投资,当赚钱获利的时候,没有那种赚快钱的兴奋感,也没有大脑充血的激动心情,有的只是感动,甚至是留下的泪水。梁怀瑾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