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桐君小英俊
医学指导:东聿
之所以把这四个药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既在于植物学上,又在药性药效上。
1.都是一家人
先讲讲植物方面。
我们平时吃的生姜,大家都以为是根,这其实是错的,实际上它是茎,不过长得像根而已,我们称这种茎为“根茎”,即根状茎之意。
在这根茎四周,会发出一些根,根上有一块块膨大部分,这种膨大就叫“块根”。
当然,我们平时吃的生姜,是没有块根的,但其他一些姜科植物是有块根的。
比如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蓬莪术、广西莪术,都长有块根,我们将这些块根取下来,这就是中药:郁金。
根茎我们也不能丢掉,把温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的根茎取下,蒸煮之后就是中药:莪术。
其中,温郁金的根茎如果不经蒸煮,直接生用,就是:片姜黄。
而植物姜黄的根茎,蒸煮切片,就是中药姜黄。(注意,片姜黄和姜黄不是一种药)
2.区别在哪里
四味药的药性非常相似,都是活血化瘀,兼能行气之药,但它们也略有区别,我们的重点,就是理清其中的不同。
郁金:
郁金是这四个药中,唯一一种寒性药。
它入肝、心、脾、胃,但更偏向入心、肝。
郁金可活血行气,又主入心、肝,故胸中、两胁气滞血瘀产生的胀闷、疼痛,或是痰湿、湿热瘀堵,它都能通开。
而郁金性寒,所以心、肝气滞生热,导致烦躁的时候,用它边行散边清热,非常的合适。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郁金的行散,是一种偏沉降的行散,与柴胡那种偏升提的行气不同。
这种特点,对治疗那些气血逆乱上行,或气滞血瘀引起的衄血、吐血、闭经等等,非常有效,统统可以降泄下去。
但郁金喜欢通行于脏腑间,肢体、经络的血瘀,它很难帮上忙,并不是万金油式活血化瘀,因此,跌打损伤、风寒湿痹导致的瘀滞,不推荐用郁金。
姜黄:
姜黄与郁金相近,可以对比着学习。
姜黄性温,也入肝、心、脾、胃,不同的是它更偏入脾胃,而郁金偏入心肝。
相似的是,姜黄也主行于脏腑之间,不擅长通行肢体、经络的瘀滞。能入四肢,驱风湿痹痛的是片姜黄,而教科书似乎把这一点搞混了,把功劳归到了姜黄名下,是不太合适的。
姜黄的活血行气之力比郁金强,以致于有人称之为破血行气,所以不仅治腹中的血瘀、气滞、痰湿,对症瘕积聚这样的强敌,也有效果。
姜黄行散方向也是向下的,所以气逆、闭经等等,统统都能降泄下去。比如肝经寒凝,使人气血不畅,月经迟迟不来,就可以用姜黄来通一下。
如果有个病人,胸腹疼痛,腹胀不舒,左关弦紧,舌体紫暗,可以判断是个血瘀气滞,肝经寒凝,克伐脾胃,这就可以用姜黄,既活血行气,又疏肝散寒,调畅脾胃。
要是另外一个病人,胸腹疼痛,心烦意乱,左关弦数,舌体紫暗,那就是肝郁化火,血瘀不畅,更适合用郁金活血、行气、清热,而不宜选姜黄。
片姜黄:
我以前天真地以为片姜黄是姜黄的切片,这显然是错的。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就算是切成片,也该叫姜黄片;片姜黄是姜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
片姜黄大抵是明清之时开发出来的一味药,跟姜黄比较相似,都是活血行气,但是姜黄主要入胸腹中,而片姜黄主要入肢体、经络。
所以,脾胃、心肝的血瘀,应选姜黄,肢体的风湿痹阻,跌打损伤,应选片姜黄。著名的升降散,里面的姜黄不能用片姜黄。
不过,片姜黄治肢体疼痛、痹阻的作用还是比较弱,只能做辅助用,还是要靠乳香、没药、鸡血藤这些来挑大梁。
莪术:
莪术的特点就两字:猛+广。
刚才我们讲了郁金、姜黄,一个偏入肝心,一个偏入脾胃,一个柔和一个稍猛。
莪术就没这么多讲究,心肝脾胃都能入,既治脏腑又治肢体,而且力量很猛,已经突破了活血行气的范畴,被称为大破气血。
既能治肝郁气滞经闭,也能治脾胃胀闷积食,既能治脏腑、胸腹的气滞血瘀,也能治肢体经络的跌打损伤。
除了以上的初级气血问题,症瘕、积聚这样的气血凝滞之极,同样能消。
现代受到莪术能消症瘕的特点,也用它来治疗某些肿瘤,据说效果是不错的,完全没有放疗化疗之类的副作用。
总之,莪术就是这几个姜科药材之集大成者,记住这点准没错。(同样,气血两虚之人也最忌用莪术)
3.使用禁忌
所有行气活血药,都会在行气活血的同时,损耗气血。除了其中的几个个例:当归、丹参、鸡血藤,它们在活血之余兼能补血;香附,耗气的副作用偏小。
所以在使用以上四药,和其他行气活血药时,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气血虚弱之人禁用,二是要配伍少许补益药。
气血两虚之人,越行气活血越虚,越虚气血越停滞,就形成了越行散越瘀的尴尬局面,这种时候就不要再继续行散了,选个合适的补益剂,配一点行散药辅助即可。
而正常人用这些行散药,短时间内也没什么问题,但若用药时间久,或是用了姜黄、莪术这种劲比较大的,往往配一点补药,如当归、白术,是很有益处的,既能保护正气,又提高化瘀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4.历史上的纠结
如果你翻阅古籍里关于姜黄的记载,往往会发现一个问题:
这……到底是寒还是热……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古人将植物A命名为姜黄,年后,人们误将植物B认为是姜黄,又过年,人们又把植物C误认为是姜黄。(姜黄属植物长得都很像)
久而久之,每代人总结姜黄的药性,就产生了大量分歧和矛盾,全是因为大家描述的是不同的植物。
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郁金身上。
主创君经过数日的调查比对,苦学植物分类,大体得出了一个结论。
郁金:古代的郁金只有一种来源,现代郁金有多种来源
唐代——明代,那时所记载的郁金,皆是植物姜黄的块根,即今天所谓的黄丝郁金。
明代中后——至今,郁金渐渐出现多种来源,除了将姜黄的块根作为郁金,温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这三种植物的块根也取做郁金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发现,黄丝郁金药效要强于温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上的郁金,各位有条件的话,也尽量使用黄丝郁金吧。
姜黄:古代的姜黄有多种来源,现代姜黄只有一种来源。
唐代——宋代,那时的姜黄,既可以是姜黄的根茎,也可以是温郁金、川郁金、莪术、广西莪术的根茎,甚至是长在地里三年之久的老姜,也算姜黄,真是混乱至极。
所以大家对姜黄药性描述混乱,真是情理之中。
到了明代,姜黄渐渐稳定下来,仅以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作为姜黄使用,书籍上的分歧也就没那么多了。
好了,以上四药,全都明了了吧~
苏叶猫欢迎投喂猫粮~
赞赏
人赞赏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