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价值投资的爱好者,在我的投资经历中,我曾经在17块钱持有小米,并陪他一路下跌至腰斩。
但基于我对小米的研究,我坚信小米无论是手机还是小米生态,一直在创造价值,所以我坚定持有,目前也如我所料,已经回到了盈利的水平。
我持仓的其他几只股票也赚了钱,也是同样的投资逻辑,判断他们未来是否持续创造价值。而我则从他们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过程中分享收益。这和价值这本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说到读价值这本书的过程,真的是爱不释手,感觉不断跟书中的语句产生共鸣,不断受到启发,是我强烈推荐的一本好书。
价值这本书的作者是高瓴资本的投资人张磊,他的成长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价值。
张磊小时候也不爱学习,甚至差点没考上初中,除了体育其他科目的成绩都一塌糊涂。但他却酷爱看书。由于他家的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没人看管的他就被关在了图书馆。结果他却发现自己对读书特别痴迷,看一天也乐此不疲。
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不欺我。他从武侠小说开始,散文诗歌、人物传记,后来把这些文艺的书看完了,就开始看学术的书,这下倒好,伴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发现深入思考、逻辑推理和缜密决策是这么有趣的事。
于是,他突然在功课上认真起来,决定努力提高文化课成绩,渴望考上最好的大学、到更大的城市,接好最好的教育。那年他高二,一发奋竟然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
可见,读书的威力有多大。一方面是读书激发了他好好学习的欲望,一方面,如果没有看了这么多书的积淀,别说高二,初二恐怕也来不及。
反观,现在的家长都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缓解的不过是家长们的焦虑而已。如果能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恐怕比多上几个补习班,对于孩子的一生意义要大得多。
其实,价值投资在中国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说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在中国做不了价值投资。而支持者就像死忠粉一样,凡是支持价值投资的都是对的,反之都应该打倒。
显然,这两者都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甚至价值投资的定义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一味的吹或者黑。
价值投资也是在不断迭代的。从最早的格雷厄姆捡烟蒂理论,也就是以远低于企业价值的价格买入,等待价格回归价值时赚取差价。但这与美国年大萧条后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后来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强调寻找有护城河的企业,此时,价值投资的理念已经从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