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千年历史的固原,如何成为丝绸之路上

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6min“(固原)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从太原到高平

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境内的泾水、清水河流域,早已成为中华先民生息的乐土。早在年,考古工作者就在固原市隆德县沙塘乡发现了仰韶文化的遗存。到了先秦时期,这里成为“戎”人活动的舞台。“盖戎无定名,居何地者,即以何地之名施之”,居住在今天固原及周遭一带的戎人部落,分成犬戎、义渠戎、乌氏戎、空同戎、太原戎等许多支。西周末年,以“犬戎”为代表的戎人诸部中的日益成为周王朝在西北方的严重威胁。周宣王在位时期(前—前年),犬戎(猃狁)的势力已逼近关中平原,威胁到了周朝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安全。《诗·小雅·六月》里就曾提及此事:“猃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环首青铜刀,春秋战国,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在谥法里头,“宣”算是一个“上谥”。可见周宣王也被看作一位较有作为的君主。他曾经三次出兵反击戎人。可惜当时的周军早已无复文王、武王时期之勇,在与戎人的较量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特别是周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败绩”这两个字,自然是表示周军输得极惨,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周王室元气大伤。为了补充兵源和财政收入,“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料民”即调查户口,整顿赋役,解决兵源的补充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太原”在哪里呢?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研究《诗经》中认为,太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朱熹在儒家中的地位毋庸讳言,因此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但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认为,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泾阳应在泾水之北,也就是今甘肃平凉西,所以他确认“周人西伐猃狁,必在泾、原之间”,也就是今固原北界。因此“太原”地望,当在今天的固原一带。周宣王断然不会置近在关中门前的犬戎势力于不顾,千里迢迢跑去山西太原。这一说法无疑是具有说服力的。如今,太原在当代固原一带的说法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其实史籍中的“太原”之意正如《尚书·夏传》所说,乃是“大而高平者”。因为从汉字字形上看,古代的“大”字通“太”字,古人只作“大”,不用“太”,“太”字多不加点,如大(太)极、大(太)庙之类,结果“大原”才被误作“太原”。大抵周宣王之世,周人尚能维持关中的局面。宣王死后,幽王继位不久,就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下。在“戎逼诸夏”的威胁下,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整个关中地区遂全被戎族所占。青铜带钩,战国,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平王东迁时,当时还只是周王室附庸的秦襄公带兵护卫,显得很恭顺。为了报答秦人的功劳,周平王和他分手时遂封秦襄公为诸侯,还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赐之岐以西之地”。为什么说是空头支票呢?因为当时周室起家的“岐丰之地”早就沦为各戎族的乐园,秦人的领有权不过徒有虚名罢了,要化名为实,只有一个字,打。这一打,就是好几百年。战争并不轻松,以至秦“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死”,但秦人终于经过长期不懈的战争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诸戎族日渐沦为秦国扩张的牺牲品。直到公元前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史上最后一个戎国义渠就此灭亡,秦国在其故地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今天的固原一带,正属于秦北地郡所辖。汉承秦制,于陇东一带置北地郡。但较之秦时,汉代来自北方匈奴人的威胁更加严重。元鼎三年(前),汉武帝又以原秦郡太大,难以防守,将原北地郡的南部地区划分出来,设立了安定郡。朝那铭文鼎,汉代,通高23厘米,口径17.5厘米,腹径9.7厘米,腹深13.2厘米,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此鼎腹中部饰有一道凸棱,上部阴刻有三段铭文,首段“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记载了西汉初年设置朝那县城(现宁夏固原彭阳县)汉代的安定郡管辖21县,其郡治就设在了六盘山主峰的东北,重峦叠嶂之中的高平城(即今固原市),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座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从这一选址来看,汉廷还是颇有政治军事眼光的。高平城址位于高平川水(今清水河)上游西岸。秦汉时期的高平川水,阔可行舟。就农牧业条件论,高平川沿岸地形开阔平坦,利于农牧业生产;就交通和军事地理条件论,南扼都卢山峡(三关口至瓦亭),过峡沿径河直通长安。在两汉统治的多年间,高平县是整个清水河流域唯一延续的一个县。它的建立,就为萧关古道的畅通,在军事上提供了绝对的保证。带柄青铜博山炉,汉代,通高18.9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8厘米,重克,年5月固原博物馆院内汉墓出土,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原州兴衰

东汉以后,随着羌人逐步内迁,安定郡治移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原安定郡治高平城也变得不十分景气。及三国对峙时,高平城已很冷落。“高平,自移郡人户稍少,至曹魏废。”到西晋初年,陇西、安定、北地羌人、氐人、鲜卑已经布满郡县,形成强大的民族势力。晋朝统治者“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先后引发了秃发树机能(年)与齐万年(年)两次起义。江充因此作《徙戎论》,主张趁着“兵威方盛”把“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出还陇右”,如此一来“戎晋不杂,并得其所”,天下可以无事。《徙戎论》的实质,就是要将数十上百万“羌胡”强制从关中驱逐出去。主政者不能不斟酌此举所蕴藏的巨大风险。加上当时西晋朝廷已陷入“八王之乱”的空前内争,根本也无暇顾及“徙戎”之事。随着西晋王朝在稍后“永嘉之乱”中的覆灭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十六国”。地方割据势力开始在萧关古道沿线角逐,高平城也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要地。前、后赵曾经在此对峙,前、后秦亦在此交战。最值得一提的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晋安帝义熙三年()六月,在高平拥兵自立,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置百官,建元“龙升”,立国名为“大夏”——这也是宁夏地区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以“夏”为名的政权。当时赫连勃勃部下纷纷劝他在地势险固、山川沃饶的高平定都。但勃勃认为后秦乃是大国,若是自己专固一城必然为其所败,反过来,自己以游击战术“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则可以令后秦疲于奔命,“不出十年”就可“徐取长安”。事情正如其所料,年,东晋灭后秦,赫连勃勃乘机夺取长安。但这个夏国的统治也不长久,年就被新兴的北魏所灭。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改高平镇为“原州”。北周天和四年()正月,又在原高平城的外围修筑了城郭,使原州城成为内外双重城池,既有城,又有郭,奠定了固原城“回”字形的建城风格。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汉代就有“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的说法。而从北魏开始,有人认为秦、凉土地辽阔,但居民分散,发展屯田费多获少,如根据“以畜牧为事”的传统经济方式,废省屯田,发展畜牧,则获利殊多。包括秦、凉和今固原地区在内,“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骆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隋、唐时期的固原马牧超过以前的历朝历代,唐时的固原甚至成为全国的养马中心。原州置有陇右群监牧,其职由原州刺史兼任。天宝年间,陇右群监牧养“马、牛、驼、羊总六十五万五千六百”,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漆棺画,北魏,年固原东郊乡雷祖庙村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残长-厘米,宽27-61厘米,画面分为上中下三栏。上栏画面为横卷式孝子故事连环画,人物均为鲜卑人装束。中栏为联珠龟背纹和直棂窗套绘人物、动物的装饰图案。下栏画面为鲜卑武士策马狩猎的场面,反映了鲜卑“狩猎为业”的民族特点和生活风俗,飞禽、走兽形象生动、夸张唐代前期,国力强盛,固原城也迎来了它的兴盛时期。唐代的固原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中西方的使者、商人、僧侣、文人骚客等途经固原古城者络绎不绝。年至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固原县南郊乡相继发掘隋唐时期墓葬9座,其中6座为中亚粟特人史姓家族墓。从墓葬中出土保存完好的墓志铭看,这个史姓家族的主要成员早在北魏时期就已迁居固原了。执笏板侍者壁画(上、下),隋大?业五年(),年宁夏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史射勿墓出土,现藏宁夏博物馆可叹如此局面在“安史之乱”后戛然而止。“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场历时8年的战乱动摇了唐朝的政治基石。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甚至攻陷唐都长安,于是陇山(今六盘山)、贺兰山以西,泾州(今甘肃泾川)以北,皆陷于吐蕃之手,河西、陇右之地为其蚕食殆尽。司空图在《河湟有感》中感慨,“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音”,正是吐蕃占据原州以后的写照。建中四年()一月,唐朝与吐蕃正式签订“盟约”,将原州正式划给了吐蕃。直到八十多年之后,趁着吐蕃的内乱,原州才告重归唐土。金覆面,唐仪凤三年(),年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史道德墓出土,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由护额饰、护眉饰、护眼饰、护鼻饰、护唇饰、护鬓饰、护颌饰等11个构件组成晚唐之后,随着“丝绸之路”上“萧关道”的废弃,人们更加注重原州的军事价值。因此出现了筑原州城是“断西戎之肠,朝廷可高枕矣”之类的说法。宋朝初年,朝廷重新修葺了原州城,更名为镇戎军城。由于地处宋与西夏的接壤地,其军事防御性质突出,城防配套设施又增置了马面和瓮城。这里在当时被称为“中华襟带”,是宋(金)北通大漠、南扼关中的重要军镇。但在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铁骑于年占领六盘山一带后,蒙古统治者并不青睐原州,于至元十年()将其废弃。直到百年之后的明朝初期,固原还只是隶属平凉府的一个小县。

三边重镇

观察明朝的北方边防形势,与十几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有些相似之处。朱元璋北伐虽然推翻了元朝,但蒙古势力北退草原,在军事上仍然不容小觑。与汉代的高平一样,固原在明朝边防中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因此而渐趋重要。明代中期以后,西北边患加剧,“边境终无宁日”。景泰二年(),漠北瓦剌之势咄咄逼人,明朝边防压力极大。陕西苑马寺长乐监监正上奏朝廷请修固原古城,“固原”称谓始得于此时。固原的“固”本作“故”,明代修筑时以此城为故原州城,因讳“故”而改为“固”。明政府为防御残元(蒙古)势力南侵,先后在北方边境设置了九个重镇,号称“九边”。固原为“九边”之一,“设总制、参游等官,迄然一巨镇矣”。在明朝的西北边防体系中,固原处在一个微妙的位置。河套一带的鞑靼游牧部落经常南下,沿清水河袭攻固原等地。只要攻破固原,便可逾越陇山,进入关中地带。因此明王朝对固原的经营,也就格外重视,先后设置有固原卫、固原州,直至(陕西)三边总制的驻节之地。所谓“三边总制”,其职责主要是节制延绥、甘肃、宁夏、固原四大军镇,总兵、巡抚均受节制。总制官概由朝廷选派兵部尚书、侍郎等文职京官出任。意在以文驭武,联结各镇。凡任总督者,一般均加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或右都御史头衔,位高权重以监督、弹劾管区内的各级军政官员。为什么明朝的三边总制会选择驻于固原?从地理上看,固原西南的陇山南北纵贯,是西越的屏障,北面有黄河之险,萧关之固,进可以开发河套,沟通河西;退可以山河之险为凭借。加上这里正好处于延绥、甘肃、宁夏这个三角地带的顶角,三边总督驻节在固原,与延绥、宁夏、甘州三镇成掎角之势,便于及时调遣军队应对不测。《皇明九边考》记载明代论者的看法,认为“固原在宁夏之南,实番胡要害之地”,“东向可以顾榆林,西向可以顾甘肃,总督、游击、守备官皆驻扎于此,犹家室之有堂奥也。”从此,固原城以“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名扬西北。作为陕西三边总制府所在地,固原的军事战略意义重大。因此明代的固原城防大为加强,砖包外城,建成重镇。这堪称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就固原城地势来讲,东门与南门都建筑在斜坡墁道上,重关巍峨,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门城外是清水河川,可防可攻。在明代晚期,这里的驻军兵额在十万以上。崇祯元年,已经三年没有领到兵饷的固原驻军愤而发动兵变。这次兵变尽管时间不长,但在兵变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史料记载就说他们尽入“贼党”。在明朝,边军的战斗力向来较高,所谓“西兵皆沿边劲卒”。参加固原兵变的士卒,大都比较精干,身体素质尚好,“好勇敢斗”。这些受过军事训练,有一定作战经验职业军人加入起义军行列,对于提高明末起义军的作战能力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反过来,这对于处心积虑经营“九边”的明朝廷而言,就颇有一些作茧自缚的味道了。明末农民大起义,最终推翻了朱家王朝的统治。不过,固原在明代“九边”上的显赫地位,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清代初年,陕甘总督就驻节于固原,仍设固原州。沿袭明代固原陕西三边总制的旧制。清代陕西总督下辖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巡抚,节制今天的陕西、甘肃两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旋即兼辖四川,改川陕总督。清初战事渐趋平息,四川与陕甘分离,陕西总督仍节制陕、甘两省,麾下总兵力近10万人。顺治十四年()陕西总督府迁走,但掌握兵权的陕西提督却移驻固原,直到清末。相比于明代,由于清朝收服内外蒙古,使长城内外合为一家,固原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和平岁月。清代的固原地区形成了以固原州城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其中主要为下列各道。北道:由固原北上,经三营、李旺,可达银川。西北道:由固原西北向经海城、干盐池,入打拉池,可到甘肃靖远。西南道:由固原西南向经张易、马莲川、兴隆,进入今甘肃省静宁县。南道:由固原南下经开城至瓦亭,接甘陕驿道,可东去陕西省会西安,西到甘肃省会兰州。对商人而言,四通八达的交通线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固原土产仅羊毛、羊皮为大宗,华商运至沪、津转售洋商。”“民间需用布匹,来自三原,产于鄂省,从前销场尚称踊跃”。当时,内地输入固原的商品主要是丝绢、布匹、茶叶、金银、宝石、药材、瓷器、日用杂货等。特别是茶叶、金银、宝石、丝绸和香料、药材等,主要由山西、陕西、江苏、四川一带的商人运来。与此同时,商人们又从今新疆一带购买当地出产的丝绸、牲畜和其他货物运回内地。围绕固原所展开的繁忙商业贸易,仿佛又令人回想起了一千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的景象。

参考文献:

佘贵孝:《固原地方史要论》

冯敏:《固原境内的丝路贸易》

薛正昌:《萧关道与固原历代政权建置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果粒历史”限时特惠足不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sstzk.com/aljx/9119.html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症状不同,肩周炎中医

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你知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肩周炎患者们都应该尽早治疗。那肩周炎……【查看详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你知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肩周炎患者们都应该尽早治疗。那肩周炎……【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